一位“伪”导师的亲身感悟带研究生不能光靠“吼”与“威胁”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浴火凤凰

1
上个月末,我又没忍住,“吼”了一名所带的硕士研究生。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论文马上就要外审盲评、查重了,但是他的论文还没有写完。客观理由总是多种多样:要么强调选题太难,要么就说参考文献太少,要么指出平时杂事太多……

我作为一名博士后,说实话,对他来说连个“小导师”也谈不上,顶多算个“伪”导师吧。但带这位研究生,毕竟是合作导师给予的一项教学任务,自然不想搞砸。

所以,听了他絮絮叨叨之后,我实在没憋住火,就又吼了他。我已经记不清这是入站后之后第几次吼他了,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绪,看到他拖延的样子,心底里就莫名地想发火。

可每次情绪上来,大脑就一片空白,控制不住自己的嗓音,更控制不了自己有些“锋利恶毒”的话:你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这种水平还想硕士毕业?不要说我带的你,丢不起这人……

当然,我也是从硕士、博士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被导师怒骂的感觉。但身份转换之后,发火时竟然也能说出以前导师对自己说的那样恶毒的话。

对于那位研究生的各种解释,恳求 助甚至是小声哭泣(毕竟是位男生),我最初有些无动于衷,甚至是厌烦,特别想捂住他的嘴。

有时候,我都在想,这种破“皮夹克”型的研究生不带也罢,谁爱带谁带吧,毕竟和我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但自己又狠不下这心来,还是 他加班加点修改了10来天,总算过了合作导师的关,签字同意外审,最起码让那位研究生看到了正常毕业的希望。毕竟,延毕对于他来说,找好的工作指定泡汤了,还要遭受身心的煎熬。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对于“吼”研究生这事,我却一直在反思:明知道吼学生不好,也暗暗发过誓下次不再大声吼学生了,但下一次,还是这样,甚至更大声,更过分。

为什么会这样?师生之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沟通交流?

2
为什么有的研究生,导师对其越吼就越不听话?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马斯洛的人类需要五层次图中找到答案:安全需要是最基础的人类需要之一,其重要程度仅次于生理需要。

对研究生而言,安全需要不仅仅是生命安全不被威胁,实验室的生存环境安全同样重要。

当一个研究生的内心感觉安全,他便不需要动用过多的力量对抗恐惧和不安,才有改善行为、遵守规则、认真学习的基础。

反之,为什么导师的push、吼叫甚至是打骂很难产生真正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生动用了过多的心理能量,用于防范“恐惧”和施加“对抗”。

当研究生面对大吼大叫,甚至面目狰狞的导师时,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只想捂紧耳朵(当然,面对导师不能如此,却可以“充耳不闻”,抑或是“左耳进右耳出”),只是想让这场暴风雨快点过去。

至于导师说了什么,他们自然无暇听、也无法照做。

导师发火时,研究生的那种害怕,就像一只小羊被几只老虎逼到了墙角,无处遁逃,只能听之任之。

面对研究生的“无动于衷”,导师更忍不住提高嗓音,控制不住说些更难听、更恶毒、更打击人的话。

而研究生的内心在导师的大吼大叫下,早已四分五裂,他又怎么能接收导师的信息,又如何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改变?

时间一长,研究生被吼的多了,内心也麻木了,甚至产生了“抗吼免疫”。任你导师再大声,他也无动于衷。

其实,导师偶尔一两次的吼叫,对研究生的伤害并不大。最怕的就是,导师把研究生当作自己情绪的发泄口,把大吼大叫当作管教研究生的常用方式,还错怪研究生听不进去。

3
通过这段时间的总结与反思,我觉得,导师面对“熊”研究生,如果不想吼叫,试试这几招。

一是摆出问题,摊牌情绪。

作为一个人,导师的情绪也不是一下子就上来的,它有一个慢慢爬坡的过程,是什么让导师最终爆发了?

我觉得: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是一种“过于关心但他们却不领情”的愤怒。

眼看着期刊交稿日期就要到了,但研究生整天刷视频、刷朋友、逛淘宝、打游戏而不写论文。导师催了一次,他没动,催了二次,他依然没动。

说实话,一篇论文对于导师来说,或有或无、挂不挂名其实都无所谓,但看到研究生的磨蹭,还是有点生气的。

然而,又觉得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跟研究生发脾气。于是,导师选择了照顾研究生的情绪、压抑自己的情绪,开始规劝——

“论文要快点写啊,期刊编辑打电话催了好几回了”、“你现在一篇小paper都没发,再不发的话,正常毕业成问题了!(导师的潜台词是:你放下手中的闲事,赶紧给劳资写论文)

这就是情绪的导火索——

导师不满,但却没有直说,而是选择了忍。

当导师一味强迫忽略自己而照顾研究生情绪时,反而会给研究生一种“我的情绪最重要”的错觉,稍不顺心,则换来讨价还价——

“交稿期限到就到了,我不怕”、“我不想写自己不喜欢的论文,这毫无意义。”(其实,研究生的潜台词:我非常认真地在考虑且回复你的建议,答案是你的建议我不想采纳!)

而导师肯定也无法像忍者神龟一般一直忍下去。研究生的变本加厉会直接把导火索推向引爆点——

“我不管你想不想写,这个周末必须把论文初稿给我!”、“再这样拖延写论文,你就等着延期毕业吧!”(此刻导师的潜台词:我都这么迁就你了,好言相劝你还不听,是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话赶话,火拱火,最后两败俱伤。

所以,如果导师有情绪,不如直接和研究生摊牌,告诉研究生你的感受:

“这篇论文,我都催你两次了,我的本意只是让你积累写作经验,凑够毕业标准的小paper数量。如果你继续磨蹭,我会很生气。”

当然,有些有研究生真的很难明白导师的真实感受,心中会说:“你生气吧,我就是要故意气死你……”

研究生们没眼色、看不懂、参不透,最后才会让事情愈演愈烈。

所以,最开始,导师应把问题和情绪一起摊牌给研究生,他们反而会试着理解、照顾导师的情绪。

第二,短暂分开,逐渐冷静

如果导师的情绪已经上来了,没办法理性思考,当研究生一副满不在乎,你也一肚子火时,不如先闭嘴,保不齐一张嘴,就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两个人分别隔离开,冷静一下。导师可以告诉研究生:“再谈下去,我就忍不住说难听的话了,我不想伤害你,也不想让你伤害我,我们彼此都冷静下。”
研究生如果崩溃的话,就让他崩一会好了,一个人崩总比两个互相拱火强吧。
隔离时,导师要努力冷静下来,看看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来的,是研究生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若是研究生的问题,那么多半他们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你的 助。若是自身情绪不对,不过是借题发挥把火撒研究生身上,那就需要反思了。
其实仔细回想,很多时候吼研究生,都是导师本身期望与标准太高,情绪不好、压力很大或身体太累时导致的。
当时的自己就是一枚定时炸弹,稍微一点小火苗就炸了。同样一件事,若发生在我们身心愉悦时,则啥事没有。
所以,导师应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
第三,冷静之后,再次对话

如果自己情绪稳定了,那就去找研究生,告诉他“我调整好心情了,可以平静的对话了,你好了吗?”

导师发脾气在所难免,研究生看见导师调节情绪的过程,也是他学习的过程。所以,生气后的相互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导师把情绪一五一十地摊牌,让研究生知道自己什么心情,这种心情哪来的,怎么造成的。

也让学生明白,导师不是木偶,也有自己的诉求,诉求实现不了,也会有后果,不需要给研究生营造一种导师“无所不能”的假象。

导师带学生不能仅仅用“吼”和“威胁”,而要学会摊牌,让研究生知道你也会累、会烦、会没耐心,当然也会犯错,跟角色无关,这就是人与人相处的人间真实。

这种交流状态下,学生反而会神奇地考虑导师的感受。

师生关系作为实验中最为重要的关系,需要师生彼此双方的共同维护。改变“吼”和“威胁”的带学生方式,对导师来说,也许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事情。

但好在,只要师生都能行动起来,结局就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关资讯
研究生如何走出“迷茫”?
导师给研究生的一些建议:尽早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
46岁新晋院士,用自身科研经历给研究生提出了6个建议!
围城外的人问:高学历的博士为何更焦虑?
关于外界的声音和自我的质疑:博士期间如何度过瓶颈期?

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学术志(id:xueshuzhi001)”,学术志是硕博群体、高校教师强烈推荐公号,宗旨是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欢迎志同道合的人关注。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