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考研收藏夏燕婧《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逻辑框架,助…(广东工业考研专业目录)

设计手绘 | 考研快题 | 设计软件 | 考研理论 | 出国留学建筑 | 规划 | 园林 | 室内 | 工业 | 视传
本期,四方小编带大家进入《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学习,这是考广东工业大学必读参考书目之一。众所周知,在学习每本书之前,掌握这本书的逻辑框架是学习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中国艺术设计史》的逻辑框架!
▲夏燕婧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章节目录
本书的主旨是一:强化教材“一贯之道”的通史编写原则,突出设计通史的治史灵魂在于“通”,依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进化,发展内在发展”等史学观念,二:突出设计与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史实挖掘与叙述,三:对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进行深入梳理,四:反映普通人生活状况,与各民族相互融通,给中国设计师带来的影响与发展,五:增补中国当代设计史的内容,本书一共十个章节:

分别为:
第一章 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第二章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第三章 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第五章 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第六章 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
第七章 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
第八章 明代·设计的规制与变革
第九章 清代·设计的交替与衰落
第十章 近现代·设计的转变与更新

本书一共分为10个章节,从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开始,到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再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元代,明代,清代和近现代的描述,讲述了我国设计的发展史,是一本全面的设计艺术类教科书。

▲中国艺术设计史章节目录
本书此次修订中了以下四点明确和规范:一是解读中国艺术设计史,识别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特征,二世介绍中国艺术史的考古资料和文献典籍,三是剖析中国艺术设计史的本质,四是养成科学的艺术设计史观,总体来说,这本修订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环节,亦或教学参考资料的选用,可说是渐趋完善。

下面小编就带你进入到每个章节的核心要点!前方干货预警!

▲第一章 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
本章着重梳理中国艺术设计史最初形成的历史面貌与脉络。从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的论述开始,通过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洞察远古时期的设计思维,从中探明人类早期造物意识和造物观念的形成。
陶器,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陶器是在800摄氏度到1000摄氏度高温下焙烧而成的器皿,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扣之声音浑浊不清。
陶器主要有彩陶和黑陶。
原始建筑最具代表性的一致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建筑遗址,另一种则是位于黄河流域的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的屋舍。
另外,祭坛河神庙,这两种祭祀建筑,也是原始社会中的重要建筑。总之,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人类的经验和智慧积累下,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和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为我国古代建筑这一独特的体系奠定了发展基础。

名词重点解释:陶器,原始建筑,祭祀建筑

▲第二章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
本章节主要讲述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夏代农具使用日渐普及,商代人以农业为主,春秋战国铁制农具开始得到推广使用。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时期时代的终结。青铜器具有两种基本功能和用途:一则为纳物,即乘放物品,特别是食物;二则为向物,这是青铜器发展成熟后的一种特殊功能。
考古证实,铁器在我国的出现和使用大约是在商周晚期。铁因硬度更加适合制作成生产生活工具,且其造价低廉,很快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原料。到西周晚期,中原一带的铁器已形成系统,除生产工具外,又有生活用具出现。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瓷器发明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瓷与陶的主要区别是,瓷以含铁量2%左右的瓷土为原料,陶用粘土;瓷以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成,陶800℃烧成。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典型的一种陶器,他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有所区别。战国彩陶是在陶胎上绘画花纹后再进行烧制,而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绘画花纹,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我国车船制造的历史悠久,从上古传说到文献记载,从考古发掘到技艺传承,都有大量的资料和食物,可以印证。车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但解决了落后的交通问题,而且还促进了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了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夏朝不仅有车,而且车战已成为一种作战形式。商朝造车较之夏朝又有进步,周朝时马车更是地位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与战争密切相关的车船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
夏商周可谓我国建筑大发展的时期。周朝建筑特色表现为建筑的局部有许多讲究,如门、勾栏,以及优美的斗拱形象。春秋时期的统治阶级营造了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城市基础大多夯土筑造,宫室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基上。
《考工记》蕴涵着丰富的工艺技术和工艺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器物制作规范的记载,分别就器物的功能、造型、材料、工艺等审美特征进行系统阐述,概括出它的工艺观、审美观、设计艺术思想与基本原则。《考工记
广东工业考研收藏夏燕婧《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逻辑框架,助…(广东工业考研专业目录)插图
》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著作。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经久不衰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核心。

名词重点解释:青铜器,瓷器,《考工记》

▲第三章 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
本章重点围绕秦汉两朝从宫廷及官手工艺到市井民间手工艺的脉络进行梳理。
秦汉食器主要有:藏贮食器,烹饪食器,盛食用器。
铜灯最早在战国出现,秦汉时铜灯广为流行。铜炉是秦汉时兴起的新品种,主要有烧香料的熏炉、取暖用的温手炉,以及保温用的温酒炉等。铜镜的引人之处是制作精巧,纹饰精细,形制小巧。
漆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早期遗址中,便发现有漆器。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达到了早期的昌盛水平,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在战国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
秦汉时期的服饰与纺织、印染业在战国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服装以袍为重,汉代的日常服饰比较多样。
秦汉时期的织物纹样设计,一是离不开制造工艺的改进,这是织物纹样设计依据的技术基础;二是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这是织物纹样设计的精神养料。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典家具定型的重要时期。虽说这一时期的家具多为矮型家具,与后世出现的一系列高型家具有区别,但基本性质及特点却传之后代,成为我国古典家具设计的重要依据。

名词重点解释:秦汉食器,漆器,织物纹样设计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
本章重点针对瓷器、服饰、漆器及木作业、机械制造与设计、寺院及佛塔建筑设计,以及江南地区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墓室壁画设计等进行叙述与分析,试图构画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设计的大致面貌。
魏晋南北朝时,瓷器品种主要有三种:青瓷、黑瓷和白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男子服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饰,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承袭北方习俗。魏晋时期的妇女衫裙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一般上身穿衫、袄、襦,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
从东汉末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由于战争的严重破坏,加之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致使这一时期的整体建筑远不及两汉期间。但是由于佛教传入,出现了新修或新建寺院和佛塔的热潮,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较大的发展,使汉代比较质朴的佛教建筑风格发生了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局动荡,但文化领域的发展却异常活跃。园林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尤其是大批士人参与造园,构成的文化流行风尚,在当时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中有突出的表现。

名词重点解释:园林艺术

▲第五章 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
本章重点针对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和都城长安的营建,挖掘中古时期我国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的标志性成就,从而凸显这个时期宏伟建筑力与美的统一。
在隋唐茶文化的影响下,饮茶之用的各色瓷器具的设计与制作,可说是进入到了一个璀璨生辉的时代。隋代历史很短,但却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各地的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烧制的器物明显增多,尤其是南、北方制瓷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所谓的“三彩”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应经过被烧后出现浅黄,赭黄,浅绿,深绿,茄紫等多种色彩相互交错的融合效果,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唐代金属制造业发达,数量较大,品类繁多,其制造业的中心是当时的都城长安。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水平,漆器实物相当丰盛,有镜、瓶、盒、盘、碗、乐器和箱、床、屏风等家具。漆器与家具总有联系,主要是为家具表面修饰处理。正因如此,唐代家具装饰非常讲究,花色多样,也带来了家具品种的不断翻新,新的制式层出不穷。
唐代书籍装帧主要有: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

名词重点解释:唐三彩,金属制造业,书籍装帧

▲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
本章重点以两宋设计为主线兼及辽金西夏设计为辅线,阐述宋辽金西夏设计所表现出的纷繁与林立的面貌。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年间,供职于朝廷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张择端仅存于世的作品,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八百多个,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布局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到一个非常昌盛的时期,宋词是宋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
辽代制瓷业是辽代手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辽代设窑烧造瓷器,大约始于辽太宗时期。辽制瓷工匠大多是辽军在进入中原后,从中原各窑口掳获的,且多来自中原的磁州窑和定州窑。
宋代的丝织工艺在唐代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的丝织生产开始脱离农业生产,成为独立的家庭手工业,并渐渐专业化和商品化,由此出现了桑、蚕、丝、织分门别类的生产加工流程。
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两宋所刻印的书籍从字体、版印、用纸、装帧到数量、规模和发行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宋代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对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就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风貌而言,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其显著特点是园林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且形式优美、富有生命,造就出特殊的庭院意境。

名词重点解释:清明上河图,宋代五大名窑

▲第七章 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
元代在建筑样式上,虽然形成个民族建筑文化的大交流,但总体说来仍然是以汉民族建筑传统为主流。表现在建筑样式上多与宋金时期的汉地建筑相似,整个建筑样式,可以说是上承宋辽金,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建筑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
元代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元瓷注重销路竞争,求精求益,工艺上追求美观新颖。
由于蒙古贵族对于工匠制造的各种生活用具的需求及对金银制品的喜爱,元代官府对于冶铁、铜、提炼金银等矿业也较为重视,且在工部总管府下设有镔铁局,专门冶炼铁、铜等金属产品。元代由于金银器的用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元代金银工业的发展,其金属工艺产品的设计风格,在承传宋代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所革新。
元代在服制上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政策,突出体现在大江南北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着装风格,即蒙古人行蒙制,汉地用汉制。
元代家具在宋、辽基础上有缓慢的发展,形成宋明之间一条虽不明显,但有着连接意味的纽带。元代家具与宋代家具,虽然在风格上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但是也有各自的时代差异。一是元代家具的形式多沿袭宋代传承,但也有新的发展。二是元代家具,继承宋代家具极其简约的结构,形态和极素雅的装饰风格。三是元代家具具有宋人严于规制法典的制作工序。

名词重点解释:元代建筑样式和家具风格

▲第八章 明代·设计的规制与变革
明代瓷业继承两宋陶业全面发展的基础,在瓷器品种与品质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形成我国古代瓷器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其标志是,出现以景德镇为瓷都的重要瓷产地,这一瓷产地的地位也随其产品都不断升级而日益突出。
吉祥图案缘于民间普遍而持久的“祈福禳灾”的求吉心理,这种心理其实是我们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代表。吉祥图案的形成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是一种以营造吉兆现象为目的,以美化纹饰来禳除各种民间禁忌,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心愿的表现,其寓意涉及“祈福等诸多内容,象征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希冀。
明代家具在工艺制作与设计方面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明式家具被公认拥有“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三大特点。这主要得益于朝廷对家具工艺制作与设计的重视。另外,民间流行家具摆设追崇古雅之风,这些都给明代家具的兴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之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享有盛名。如今出现的崇尚“明式家具之风,更彰显了我国明代家具的艺术成就。
雕版印刷是将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雕刻成阳文,然后将雕好的木板刷上墨,接着将白纸覆于其上,用干净的刷子刷一下,纸拿下后,一页书就印好了。
明代有多部典籍记载了设计制度与方法事项,成为我国历史上设计文献比较集中的时期。这些典籍文献有以类书形式出现,有以集部列目呈现,还有由图谱类书籍构成,形式多样。这些典籍文献是明代,特别是明中晚期设计原典的重要史料,若能将图谱、原典结合比较,更是纵横贯通历史的坐标,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历史认知。
名词重点解释:明式家具,吉祥图案,雕版印刷
▲第九章 清代·设计的交替与衰落
本章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有瓷业繁荣与品种多样、丝棉织业与云锦工艺、服饰规制与服饰设计、园林种类与造园设计、宫廷建筑设计、建筑形制与建筑设计、清代家具及“三大作”特色以及西学东渐与西方技术的影响等,试图说明清代设计所具有的“交替”与“融合”的显著特征。
清初制瓷业经过十余年的恢复,在明代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清代瓷业的发展是与景德镇分不开的,虽说清代前期景德镇御窑厂的机构设置较之明代有所缩小,但这并非因为御窑厂处于萎缩状态,而是它吸收了明代的建厂经验,取消了一些多余的机构。如明代御窑厂内设置的狱房,到清代时便被废除。这说明清代御窑厂对工匠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使工匠得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工匠的生产积极性。由此,进一步推动了清初景德镇瓷业的发展。
清代丝织业仍是明代遗制,并无大的变革,但织造工艺有所提升。在明代及前代织机发展基础上,清代的织机部件和附属用器有百余种之多。清代的丝织工艺尤以缎类闻名,丝缎种类增多,并向高级趋势发展,主要生产地区就在南京。
清代服饰规制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满清入关时,清王朝的统治者一直对自己民族的服饰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理解方式,他们不仅把民族服饰看成是祖上的遗存,同时也视为屡战不败、创建大清帝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入关前后,清朝统治者始终把在汉族中改服易制作为巩固政权、降服民心的大事。
清代家具在沿袭明代家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其巧妙设计、华丽装饰、精工细作和富于变化的特点而著称。特别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更是以取材优质、工艺精湛以及尺度宽大、构成稳定而浑厚的气势,确立了清式家具的特殊风格。清式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他杂项类。如椅凳类中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现出富丽堂皇的效果。
清代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极盛期,无论是造园水平还是造园数量都达到了历史高峰。尤其是乾隆时期,仅皇家新建和扩建的大小园林总面积就达上千公顷。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在如此大规模的园林营造过程中,清代园林的种类划分非常明确。若按我国古典园林一贯实行的按所有者划分,有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若按地域划分,有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前一种方式划分的。
“西学东渐”这一概念泛指自上古以来直至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我国的历史史实,但通常意义主要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历史时期,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名词重点解释:清代家具,清代园林,西学东渐

▲第十章 近现代·设计的转变与更新
本章着重阐述与近代工业化发展同步的我国近代艺术设计的形成与转型的历史面貌,以及与近代社会发展有着紧密关联的传统手工艺的艰难旅程。同时,考察在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各类现代设计的发展线索。
我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沿海经济中心城市急剧扩张,并以其发展优势迅速成为大城市。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大城市的发展缩影,具有十分明显的代表性。
近代家具若按时间划分,1910年至1949年,制作和生产出来的家具可统称为“民国家具。就民国家具而言,其特征既有清式家具的沿袭,又有西洋家具的结构与装饰特色。比如,民国家具中的大衣柜,从样式上说与清式家具十分相近,从功能上说又比清式家具的体积要大,但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衣柜的花式线条模仿西洋的巴洛克式样,将棂条做得精巧不凡,增加了装饰性,显得珠光宝气、富丽非凡。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很快便发展成为我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工商业界开始重视商品招贴、商品包装和商标设计。起初的商品招贴主要是在车站、码头和商铺集中地竖起的店名招牌或是张贴传单,传播商业信息。如清末民初,上海城北已是连甍接栋,成为闹市。当时的商号店铺一般都有店名招牌,有的还在**墙上写有“酱园”、“当”字作为标志,有的挂牌介绍所售货物的品种,客栈则用“安寓客商”、“宾至如归、“近悦远来”等字句的招幌来吸引顾客。也有一些商家采用比较简单的推销方式,即采用文字与插图相配写成商品说明书,以此招徕顾客,这些可以说是上海早期的商品招贴。
近代百余年间,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外来建筑形式在我国渐成气候。当时的建筑设计风格,主要有复古主义风格、新艺术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与我国传统建筑样式风格迥异,在外来建筑式样流行大潮中,也有对中国固有式建筑形式的保留。总的说来,近代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相互融合的缩影,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传统建筑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演绎出既古朴又西化的建筑图景。其间所形成的三种类型建筑风格尤为典型,即外来式建筑、中国固有式建筑和中西混合式建筑。

名词重点解释:商品包装和商标设计,建筑特色

考研理论的学习是一件需要大家坚持的事情,同学们在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后,才能更加事半功倍。希望本文能对大家的《中国艺术设计史》学习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四方也会一直陪伴着大家,四方手绘,与您同行。

四方2021寒假全国班
正在火热接受报名中
报名越早,优惠越多
座位越靠前
欲报从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