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丨状元经验丨板凳甘坐数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二战人大…(2020年考研状元)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2人大法学考研中,在总计11个专业中,知行共计出了7名状元,6名榜眼,分别遍布在宪行、知产、刑法、法律史、法理学、民商、社会法、诉讼法等专业,每一个专业都实现了半数以上“知行覆盖率”,个别如宪行专业等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或者“差一人即全覆盖”的盛况。本次我们邀请到法律史状元为我们做经验分享,师妹是知行两年的全程班学员,本科来自京城某知名985院校,让我们认真阅读。 一、个人情况 二战上岸,法律史专业。两次考研总分均为379分,各科目有一些起伏,但差别不大。两次均报考法律史专业,一战在复试折戟。

关于专业课:毕业于北京某985(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排名b+),本科成绩中上,但有一些学科的基础并不太扎实;一战期间裸考(考前只学了最后的冲刺课)压线通过法考,对一些科目也没有进行非常系统的学习。两次备考过程中,都报名了知行法学的全程班。
关于公共课:高中是文科生,政治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高考已经是四五年之前的事情,政治又是时效性非常强的学科,整体来说只有学习马原部分的时候省力一些;英语因为荒废多年,已经基本上成为我的弱项了,本做题家学的又是半个哑巴英语,复试口语更是有些难以应对。


二、写在前面

1.关于选专业

报考专业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尽量选择兴趣所在,能力不足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具体来说,可以从本科学习时喜欢的课程或者分数较高的课程入手来进行判断。如果一开始并不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力如何,也完全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摸索,毕竟9-10月报名时才需要真正确定所报考的专业;如果早已确定专业则是更好,可以在初试的复习过程中就刻意偏向对这一门的学习(当然,也要在各科均衡的前提下),为复试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要注意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仅仅因为某一专业“好考”(比如连续多年等额复试,甚至还接受调剂)就选择它,毕竟一向冷门的专业也可能会突然热门,所谓“大小年”也仅仅是一个参考,不能完全依赖。比如21年的法律史突然高分云集,我真是始料未及(虽然我确实是因为兴趣选的法律史,但这也完全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个血泪教训);以及今年社会法专业的竞争也有些激烈,不同以往。相对来说,较为热门的专业的“大小年”可能更加准确,而冷门专业的突然火爆确实是难以预测的。

2.关于二战心态

要避免过于消极和过于积极的两种极端心态。

首先,二战比一战更加考验心态,备考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一战时就是因为心态影响了考试,那么二战的过程中就要更加注意。关于如何缓解消极情绪,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劳逸结合,在整体上能够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有时可以对自己宽容一点。比如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如果因为害怕时间不够就给自己过度加压,最后只会“欲速则不达”;不要因为自己有些消极的情绪就妄自菲薄,适当放松其实也是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办法,在放松的心态下学习可能事半功倍。总而言之,时而emo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人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好心态的,尤其是在这样二战备考的情况下。如果感到心态可能影响学习,那就休息一下,或者通过自己认为合适且有用的方式释放一下压力;但总体来说,在备考的情况下,适当的休息还是为提高学习效率服务的,不能总休息哦。
其次,也要保持好“空杯心态”。就我而言,由于一战备考时间短,加上开始二战备考时已经距离上次考研初试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并且这半年多都在玩),很多知识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不清,如果继续在这样摇摇欲坠的基础框架之上添加新的知识,那最终整个知识体系都会坍塌。所以二战备考一开始我选择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结合讲义和教材把知行法学提供的课程无遗漏地重新听一遍,获取新的知识和新的理解,建立起新的知识框架。当然这也不是说一战备考期间所学的知识就完全没用了,通过一年的复习,已经基本可以摸索出来每门科目的重点和难点,那么二战的复习就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同时也完全可以拿一战备考时的笔记来查漏补缺,让新的体系更加完整。

3.关于二战备考环境

合适的场所和恰当的人都非常重要。

关于备考场所,当地的图书馆或者付费自习室都是不错的选择。就我个人而言,家里的环境会让我过于放松,以至于忘记自己竟然是在备考,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都无法保证。考研是一个时间跨度非常长的过程,想要坚持下来,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身处一个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奋斗的学习环境中,更有利于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另外,手机是我专注学习的最大敌人,我一般用番茄todo(也有同学推荐forest,选自己用着顺手的即可)锁机,顺便还可以统计自己的学习时间,保证自己没有偷懒。
解决了环境问题,最好还要找一个伙伴一起学习,共同二战的同学是更好,考同一所学校的同学则是最好。关于备考伙伴,还有诸多要求,既不能过于生疏,也不能太过熟络。过于生疏的伙伴看到我摸鱼的时候,因为碍于情面并不会大骂一顿让我快去学习;而过于熟悉的伙伴甚至会来和我一起摸鱼(不是)。与合适的伙伴一起学习,除了让我有一种“还有人等我去学习,不能鸽”的紧迫感之外,还让我的交流能力不至于在脱产备考的过程中下滑过快,一些情绪和想法也可以相互交流,非常有助于压力的缓解。总之,伙伴的作用就是互相监督,同时也能通过交流缓解双方压力。除此之外,我在找知行法学助教师姐进行学习打卡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一些交流,获得一些慰藉。但是,如果备考伙伴总是无故鸽掉学习或者在该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玩得很尽兴,多次好言相劝也毫无效果,那不如换个伙伴吧。
4.关于备考时间 就备考的时间跨度而言,我一战时是从10月开始备考的,整个过程非常紧张和慌张。专业课并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只能说是勉强完成了一轮听课学习和一轮背诵;英语基本上只背了一些重点单词,熟悉了考研英语的题型;政治准备相对充分,刷了比较多的题。总体来说,不足为训。二战是从8月开始备考,专业课的学习分为四轮,贯穿备考全过程;对公共课来说,前期的重点是英语,政治则是从10月开始,成为后期公共课学习的重点。较为具体的计划安排会在后文有关“初试准备”的内容中详述。

大概划分好复习轮次后,每个阶段、每一轮复习前我都会制定一个大致的计划(只具体到每一周或两周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或者某项任务需要在大概多久的时间内完成),在每周开始前再详细制定周内每天的具体计划,工具就是简单的excel表格,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例如下图就是我第三、四轮复习时的计划表,仅供参考样式,具体的计划当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学习任务的多少来安排)。
(第三、四轮复习时列的时间表,仅供参考格式) 除此之外,如果感到自己的效率不高的话,我还会专门准备一个表格,记录每天在学习时间内的计划事件和实际完成事件,明确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实际任务量,从而决定是调整计划还是调整自己的状态。
就每天的学习时间而言,备考前期和后期存在一些差别。前期(10月之前)我一般每天学习6-7小时,每周末休息一天;中期(10-11月中)一般学习8-9小时,每两周休息一天,或者每周休息半天;最后冲刺期每天的学习时间再稍长一些,把固定的休息时间也抹掉了,只在自己觉得需要休息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时间也就是半天或者小半天。


三、初试准备我的二战初试准备从8月开始。专业课从8月开始,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完成了四轮学习,四轮分别是“结合教材和讲义听课”(8月-9月)、“整理导图和自己的笔记”(10月)、“全面背诵”(11月-12月初)和“重点背诵”(12月);英语从8月开始,在10月之前都重点学习英语,全面背完了大纲词汇,并且在吸收各位老师技巧课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真题练习;政治由于在一战期间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在10月后开始学习,相比上一年,减少了选择题的刷题,更加侧重于技巧和时政重点的掌握。
(一)专业课

1.专业课备考规划

每一门专业课我都按照上面提到的四轮来走,我一般每段时间只学一门专业课,直到这一门学完之后,才会换另外一门,所有专业课都过完一轮后按照顺序进入下一轮,这样安排会让我学习某一门时更加专注。但这需要建立在第一轮的基础打的比较好,并且能够及时复盘的基础上,不然等到后面几轮学习时发现前面学的东西已经都忘光了就得不偿失了。如果感觉自己忘性比较大的话,就可以穿插学习,每天主要学习一门,同时滚动复习其他之前学过的知识。
(1)结合教材和讲义听课(8月-9月)
第一轮的复习完全是用来打基础的,整体上是先理论法,后应用法,之后几轮也是如此。这时候我所用到的就是教材、知行法学的课程和配套的讲义。
由于讲义上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加重点,并且逻辑的严密性更好,与课程更加配套,我会在学习每节课之前首先通读本章的讲义,简单勾画一些自己认为的重点或者比较难懂的地方,听课的时候重点来听。
第二步就是听课,听课的同时就把笔记全部做到讲义上,如果有的部分内容太多的话,也可以打印或者手写到a4纸上夹到讲义里。每节课听完后,我会根据师兄师姐的讲解列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理顺本章的框架和其中的概念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理论法师兄所强调的“一句话总结一章”也是与整理思维导图相似的、能够理顺一章知识点和框架的有效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思维导图并不是简单的抄目录和知识点罗列,而是要区分各级标题之间、同级标题之间的关系,并且将一些方法论应用到其中的一个形成体系化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弄清楚整个章节体系,而不是形成一个形式化的思维导图。
(例:根据师兄授课所列出的“法的作用”一章的简单导图) 第三步就是读教材上的相应内容,将讲义上没有的、但是可能重要的内容补充到讲义上,内容少的话直接补充,内容多的话就拍照识别文字打印。最后我会在每天晚上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复盘,结合知行的思维导图讲义再对专业课讲义进行一些勾画,不同阶段的勾画我会用不同颜色的笔。
总的原则就是让所有的笔记都汇总到一处,以便之后复习,在这里我拿讲义作为主要的笔记载体,也有同学会自己专门整理一本笔记,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习惯进行选择。
(一些已经被a4纸塞到散架的讲义) (2)整理导图和笔记(10月)
这一轮的学习我主要是有逻辑地整理出一些重点,为后面第四轮的重点背诵打基础,用到的就是之前的讲义,主要就是按照讲义和上面的笔记制作重点思维导图,由于法史有横纵两条线的特殊性,我会制作简单的表格。
这一轮的导图整理相对来说较为细致,我会重新复习一遍讲义上所有的内容和笔记,但导图上只包括整体的框架和比较重点的内容:对于非重点的边角料,我一般只打上题目及其所在页码便略过,对于重点的内容,我会把它们整个搬到导图上,但这也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其中通过加粗和改变颜色来强调一些关键词;对于一些难点,我也会尽量在这个时候攻破,不留到后面的背诵阶段。这样做的缺点显而易见就是有些费时费力;但是在整理的过程中因为自己重新将框架和知识点手打了一遍,比起只背诵来说,有更深的记忆,一些重点内容在这时就已经背过一遍,可以为后面的背诵减轻压力。

(法理学的部分思维导图整理) (3)全面背诵(11月-12月初)
这一轮的背诵以讲义为主,只拿上讲义找一个能出声的地方大声背诵即可。讲义上的内容和笔记比较多,根据“一本主义”,所有学过的内容以及补充和笔记都在讲义上。虽然说是全面背诵,但我还是会根据知识的重要程度区分对待。重点的内容重点背诵,非重点的内容我也会多朗读几次,在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
背诵的过程中,我一般会先划分条目、圈出关键词,朗读几遍后合书检查自己能否记住;每章背诵完成后,也会合上书回忆整章的框架和知识点,如果能够复述出来,这章的背诵就合格了。每天晚上我还是会把当天背诵的内容列一下,记得清楚的就放过去,记不清的就在回家路上再看一遍。
(4)重点背诵(12月)
这一轮的背诵以第二轮学习中整理的思维导图为主,因为是临近考前的最后一轮背诵,当然应该复习一些更加重要的内容。主要的背诵方法和复盘方法和上一轮背诵基本一致。这样一来,整个框架和重点内容实际上已经背诵了三遍,基本上能够把框架和知识记得清楚,甚至能融会贯通了。这时可以拿一些真题来模拟,如果时间不够的话,部分题目列出框架、说出答案即可;但尽量要计时做完整的一套题,增强自己对时间的把握能力。

2.理论法学

根据知行法学理论法师兄的建议,我的理论法学学习的顺序是法理-宪法-法史;主要是由于知行法学的教学中,宪法的框架是从法理顺承下来的,按照这个顺序学习确实更有助于宪法的理解和学习。
(1)法理学
用到的教材是蓝皮《法理学》第三版,按照教材和知行法学的体系,法理学整个被划分为“法哲学”、“法社会学”和“法实证论”(又分为“本体论”和“运行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之中,理论法师兄都提供了一套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答题方式;各部分之间又是联系紧密,相互交融的,在学习和考试时都必须要做到触类旁通,从大的框架上来学习和思考。
在答题方面,法理学的题目有两个,一个偏论述向,一个偏分析向。论述向题目的答题方法与高中政治有些类似,都是从一个突破口出发,但答案所涉及的范围又不局限于这一知识点,反而往往是需要全书的知识点;但相对来说,法理学的答题又需要比高中政治更加有逻辑,在点明的题目所涉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按照“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实证论”的逻辑理顺下来。同时,有些重点的内容,比如“法的概念”、“法的作用”、“法治”等内容,甚至几乎可以应用到最近每年的论述向真题之中,虽然题目中可能并未提及,但在分析过程中作为一环也可以增色不少。分析向的题目则要求我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多是“法实证论”中知识点的运用,可见法理学并不能死记硬背,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更是必要的。
(2)宪法
用到的教材是蓝皮《宪法》第六版和黄皮《中国宪法》第四版,同时还要准备一本宪法法条在手边,对一些重要的法条要进行背诵。以上所提到的两本教材的体系不尽相同,我所依照的知行法学宪法讲义的体系是综合两本教材的体系整合的,对于初试应试来说是完全足够的。其中,理论法师兄也总结了一系列能够分别适用于各部分的框架和背诵规律,比如“基本权利七步法”、“国家机构六要素”等,对于这些内容的严格掌握,对整个一部分的复习都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同时,白斌老师的小绿皮也可以作为补充,尤其需要补充的是一些基础知识的背诵方法和口诀。
近两年的宪法初试非常重视对“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的考察,更强调对一些知识点背诵记忆的基础,而对分析能力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所以对于宪法的学习还是要更加细致,相对全面地进行背诵,不然如果在考场上遇到题目没有背过,一定是非常大的损失。
(3)法律史
用到的教材是蓝皮《中国法律史》第六版。中法史整个体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条线:横线专注于同一朝代的不同制度,也即断代史;纵线着眼于同一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历史沿革,也即专题史。
我认为考试之中断代史和专题史同样重要,有同样的几率被考查到。但由于一般的教材和讲义都是按照断代史的顺序来编写的,按照横线学习也会比较熟悉和顺手,于是我们可能会忽视对纵线的学习和整理;所以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有意识地投入一些精力到专题史的学习上,对不同朝代的类似制度进行一些对比。
在学习和考试中,各朝的法律指导思想都非常重要,除了能在答案之中添色之外,从指导思想入手也能更容易理解当朝的制度为何如此,也就更好记忆,减少混淆。关于技巧,理论法师兄的“法律史答题三部曲”(“定位与地位”→“核心概念与特点”→“评价”),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能形成一个完整有逻辑的答案。

3.应用法学

应用法学是七选三的模式,关于学科的选择,通常的和推荐的选择是“民刑知”三门。主要是因为民刑本科学习较多,相对来说应该有更好的基础;知产则框架相对清晰,比较容易入门。
但从这样的逻辑来看,其实选择时不必拘泥于此,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比如说选择自己所考专业对应的科目。就我自己来说,因为我的民法基础并不太好,常常在民事关系中迷失;加之民法是个庞大的系统,学习起来更加费时费力,所以本着对考研负责的原则,我没有选择民法(但毕竟民法的学习对法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正在恶补民法了)。而在本科阶段,我对两大诉讼法充满兴趣,也有还不错的成绩,所以诉讼法就顺理成章成为我所选的三门学科之一。当然如果学有余力的话,甚至可以多学一门(仅仅是一种保险措施,这一门简单了解框架、背诵重点即可,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做太深的钻研),以免考试时所选的科目遇到不会的题手足无措。
(1)刑法
刑法的参考教材是张明楷老师的《刑法学》(太黄太厚),同时刑法师姐也推荐了柏浪涛老师的法考书和课程,两者都是阶层论的理论架构。我因为时间原因,没有仔细研读太黄太厚,而是主要根据柏浪涛老师的法考课程和知行法学的刑法课程进行的学习。整体来说,刑法体系庞杂,需要非常严密的逻辑加以梳理,因此搭建起框架来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尤其是犯罪论的部分。作为案例分析框架的基础,犯罪论部分较为难理解的刑法概念众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是搭建框架和理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刑法的题目是一个案例分析和一个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完全按照阶层论,从“不法”到“有责”,其中分别考虑违法阻却事由和责任阻却事由,以此进行案例分析即可。但阶层论框架的搭建可能内容较多,会花费一些时间,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安排,尽量详略得当。论述题往往从一个基础的、但不简单的知识点出发,一般来说是有多种观点或者可以分类讨论。应对这样的题目,一方面是要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看一些当下刑法热点相关的论文,了解一下学者的不同观点。
(2)知识产权法
参考教材是刘春田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最近新出了第六版,需要及时更新),同时师姐还推荐了《知识产权法关键词》。知行法学的知产讲义没有沿袭一般教材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编划分,而是将三类知识产权的内容分列到知识产权的对象、归属、内容、取得与消灭程序、行使、限制、救济等板块之中,这样的体系相对来说反而更有利于每类知识产权体系的架构,因为需要考虑的方面已经就此固定了,进行一些对比也相对来说更加方便。
整体来看,近几年知产的热点是最有用的,也就是说,近期知产初试会更加倾向于考察热点的内容,尤其是近年来修法的内容,有许多可考之处。所以最近知产的修法内容可能相对来说更加重要,甚至一些较为偏门的内容也有备考查到的可能性,所以也至少要有些印象。
(3)诉讼法
诉讼法的参考教材是《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两本蓝皮教材。我在备考的过程中除了讲义和教材,还结合了左宁老师和戴鹏老师的法考课程,左宁老师的课对构建刑诉框架非常有 助,戴鹏老师的课则相对来说通俗易懂。
但法考和人大考研初试中两大诉讼法的考察重点还是有所不同,法考之中考察较多的程序细节在人大考研初试中反倒涉及较少,这就使我得以花费更少的精力在这些细节的背诵上。从近几年来看,民诉材料一般是案例分析,但从案例之中分析的主要还是原则、制度和程序框架(而非程序细节);刑诉则是论述题,而且相对来说更侧重于对基本原则的分析。总体来说,诉讼法的学习,尤其是刑诉,如果能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读一些学者的论文,可能会更有 助。
(二)政治 政治的学习不必太早,最早8月底9月初开始即可,如果对自己的政治基础确实没有信心也可以稍微再早一些,但尽量不要挤压专业课的学习时间。我二战时的政治从10月开始,每天给政治的学习时间大概是一整天学习计划的1/4,当然这是建立在一战时我打下了比较好的政治基础的前提下。

打基础的阶段,用到的是 强化班(配套《核心考案》)和肖爷爷1000题。如果是一战或者政治基础不牢固,可以在8月底或9月初就开始,听 的强化课,把1000题作为课后的练习题,每听完一章的课程就把1000题中对应的选择题做完。同时,1000题也可以二刷错题和不会的题,一刷时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题号的最前面或者页边的空白处,用扫描全能王app拍下需要二刷的题目(不要拍进答案)打印出来即可。
冲刺背诵阶段用到的主要是 的一些课程(包括技巧班、冲刺班、押题班,配套《冲刺背诵笔记》)和肖四肖八,最后肖爷爷的押题课如果有时间的话也推荐听一下。 的一些课程更具技巧性,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能够让答题的水平更上一层楼,答案更具逻辑性;如果没有时间做笔记的话,可以直接用一些考研博主整理的笔记(推荐:@明涟夫人整理的 政治笔记可谓业界一流,但主要还是选择自己看着合适的)。同时,在公众号“ 考研政治课堂”会更新《冲刺背诵手册》下篇的带背,一般会在11月1日左右开始,到考前几天才会结束,每天只背一点,积少成多,政治知识最终都能装进自己的脑子!

( 带背的部分笔记整理) 关于肖四肖八,有时候肖爷爷是yyds,但有时候也只能押到材料,总之要相信肖爷爷,但不能迷信肖爷爷,打好基础、把知识都变成自己的才是王道。关于选择题,有一些刷题小程序,如果学习政治的时间比较多,加上政治基础较弱的话,用小程序二刷题目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肖四肖八这种非常重要的题目,时间足够的话其实可以多刷几遍。但我因为留给政治的时间有所减少,最后是把题目中总结出来的知识点拿来直接复习,没有二刷题目。关于材料题,最重要的肖四材料题必须要全部背过,肖八材料题可以选择性背诵,如果实在觉得难背,可以考虑跟一些博主的带背(如@空卡空卡空空卡);另外,用 的技巧方法来答肖四肖八上的材料题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另外,可能要注意的是,23考研恰好赶上二十大,政治学习的任务也会因此更重一些,可能需要留给政治更多一点的时间。
(三)初试英语这两年考研过程中,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感觉8月开始英语学习对我来说还是有点晚,所以如果大家英语基础较弱的话,可以在整个考研备考正式开始之前,就先把英语学起来,把一些前置的基础打好,比如背单词和听一些语法课,这样后面正式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首先是关于单词,背单词应该是整个英语学习中最早开始、最晚结束的步骤。关于词汇书,我个人比较青睐 老师的《词汇的逻辑主题版》,它按照主题对单词进行排列,不会天天abandon,而且比较容易在每个单词的附近找到其近义词,对做阅读时应对同义替换有很大 助。关于背词方式,我更加喜欢app背词,这里推荐一个小程序“考上背词”,里面免费会提供《词逻》全书,每个单词还缀有视频讲解,如果自制力不够,也可以报名它的打卡全返学费训练营。单词可以多过几轮,要一直背到考前,不断加深记忆。
(训练营打卡时的笔记) 关于老师的选择,由于考研英语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且风格各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大家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即可。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尽快确定老师的选择,一旦确定中途就不要随意更改了;也不必为求全面而听多个老师讲解同一题型的课,这样反倒会让自己思绪混乱,降低效率。
关于真题,除了分类练习每种题型之外,更重要的是后期可以专门抽出时间来进行套卷的模拟,严格把握考试的时间。我就是因为缺乏套卷的模拟练习,导致考试时最后的时间有些不够,希望看到这里的各位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四、复试准备虽然到了复试阶段,距离成功已经就差一步之遥了,但仍然是不能松懈;但同时如果初试成绩不太理想压线进了复试,也不必自暴自弃,毕竟复试逆袭者也常常有之。坚持到最后总会有好结果的,在备考时和考试时都要保持好心态,千万不要因为懈怠或胆怯让自己后悔。
(一)学习时间 成绩出来之前多数同学其实并不想学习(样本仅限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不排除有大佬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复试),其实这是正常的。所以也不必急于谴责自己,更不必强迫自己学习专业课;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读
考研经验丨状元经验丨板凳甘坐数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二战人大…(2020年考研状元)插图
一些专业相关的名著,或者背一些英语单词,尤其是之前没有接触过但是复试可能考到的法律英语,这些任务相对轻松,但也对复试有些 助。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出成绩一般是在2月下旬,而人大法学院的复试一般是在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这之间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用作复试复习其实还是够的。所以成绩一出,只要是看起来有机会进入复试就应该全力准备起来,如果还要再等校线甚至院线,复习时间可能就真的不够了。
(二)复试专业课 21年的专业课考试只有面试,满分250分;22年包括专业课笔试(闭卷,100分)和专业课面试(150分),可见复试形式(线上/线下)并不是是否会有笔试考察的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对面试和笔试都做准备。笔试的准备可以参照初试的复习方法,面试的准备则要更加重视表达能力,并且需要进行一些模拟练习,比如对自己回答问题的过程进行限时和录音等。

1.中法史

中法史是初试时就已经学习过的科目,基本的复习过程和用到的材料与初试相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以初试的水平就可以应对复试。由于复试需要更加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加上一些运气的成分,复试时完全可能抽到自己不会的问题。虽然能够通过使逻辑框架完整化为答案增色,但知识点才是基础,史实是不能改变的,在笔试中忘记知识点还可以草草一笔带过,但面试中老师可能会因此追问,这样一来,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就暴露无遗。
如此来看,复试对于基础知识的要求比初试更高。除了一些常规的重点之外,更要注意扩大复习的覆盖面,也去复习一些较为偏门的知识点,并阅读一些老师的论文。另外,由于面试时存在追问的环节,对专题史的掌握便更加重要了,对于某一制度的前后流变一定要更加熟悉。

2.外法史

外法史是复试准备过程中需要新复习的一门专业课,参考的教材是蓝皮《外国法制史》。我的整个复习过程是:首先根据教材整理自己的外法史笔记,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去慕课上找相应的课程来看;第二步是结合去年上岸的师姐的笔记进行补充;最后就是对笔记进行背诵。
相对来说,外法史中的重点主要是罗马法和英、美、德、法,必须全面背诵;但是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也同样需要比较细致地了解,对于其中的一些次重点也要进行背诵。另外,在关注整体框架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些细节的知识点,将一些基础知识记得更加细致和牢固,避免复试遇到时措手不及。类比中法史中专题史的重要性,不同国家法律制度之间的区别或许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题时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慌,可以在简述自己还能够记起的核心知识点之外,也回答其背后蕴含的法律思想、背景、影响等,增加答案的丰富性,初试中法史的模板在这里同样适用。
(三)复试英语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说,英语复试主要是根据一段材料进行评价或者回答问题,但是材料内容和考试形式都不是固定的,比如去年是单面,今年是小组面。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大的复试英语不会问一些能够提前准备、上去就背的问题。

关于英语面试,我认为影响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还是流利度,答案的具体内容如何、用词的恰当程度、是否有新的观点见解等问题倒在其次,并不会对成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战时,正是因为口语磕磕巴巴让英语面试成为了我的绊脚石,所以二战时我用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英语口语。
关于英语口语的练习,一方面可以自己找一些英语题目进行练习,比如一些雅思的口语题,尤其是p3的题目,可以严格按照雅思口语的要求来作答。作答过程中给自己录音和计时,一定要录到对自己的流利度感到满意的一整段完整答案,当天的任务才算完成。一开始可能会非常卡顿,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够完成当天任务,但熟能生巧,有这样的基础后,后期练习的过程中会更加流利,耗时更短。如果担心自制力不够,同样可以报名一些雅思训练营。
另一方面,知行法学的班主任师兄给我们配备了英语小组进行口语练习。英语小组的好处是,除了练习口语,还能够练习到听力,这在英语面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英语小组中,我们一般会从china daily上找一些与法学或者政治相关的时政新闻,大家对文段进行朗读、翻译、总结、评价,随后相互提问。经过这样一套“双保险”的练习,我的英语口语流利度在这一个月内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在此提供以上方法给大家借鉴。


五、写在最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因此所谓经验贴也仅供参考,千万不要照搬照抄。在学习的问题上,最重要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找到自己学习和备考过程中最大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攻破。心态的问题上,除了日常备考过程中心态的调整,更要保证考场上保持一种略有紧张感的放松状态,太紧张会影响发挥的。所以提前一些时间到考点,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放松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我吃薄荷糖会感到放松,还有朋友闻一些香味能放松,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了)。最后就是祝愿大家都能够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功上岸人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