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史地所首次派代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

原标题:院系动态 | 史地所首次派代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史地所首次派代表参加

第十一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2019年11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在宁波召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首次派代表出席。其中,杨煜达教授受邀在大会上作特邀发言,博士生徐正蓉参加分会场论文报告,博士生李昊林、龚应俊作为本所青年禹贡学社代表参加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理事会工作会议。

全国地研联

全国地理研究生联合会,简称全国
院系动态史地所首次派代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插图
地研联,是由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为全国地理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各种学术信息和服务的交流平台,是我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后备军和重要力量。自2005年成立以来,全国地研联着力于搭建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生的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现有理事单位60多个,基本覆盖全国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大学和研究所。全国地研联现挂靠于中国地理学会,接受全国地理学会的领导和监督。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宁波大学共同主办。会议开幕式上,宁波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戴世勋、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开泳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主席任宇飞博士生分别致辞,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八十余个单位表示欢迎。

大会特邀七位学者进行主旨报告。史地所杨煜达教授以“历史地理学的问题、资料与方法”为题,向与会代表介绍历史地理学。杨煜达教授的报告,全面而深刻,在场代表反响热烈。听完杨煜达教授的报告,大会主持化用马克思的名言评价道,“一切地理学都是历史地理学”,对历史地理学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并期待历史地理学能在地理学大家庭中创造出更多受人瞩目的成绩。特邀发言中,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刘闯研究员发问:谁将成为中国地理界大数据时代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他向在座青年研究者发出倡议,希望青年研究生们在大数据时代创造更大成就。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庞洪喜教授关注极地雪冰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基本问题,展示了地理学的前沿成果。华东师范大学殷杰教授报告了城市洪涝数值模拟与灾害应急管理,其当代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对历史地理学相关探讨有较大借鉴意义。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钢教授的报告以蝗灾与人口拐卖为研究主题,其中提到了一些有趣的案例,如菜鸟驿站、世界杯地理分析等,展现了有用的地理思维和有趣的地理学研究。《地理科学进展》专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王群英研究员以《地理科学进展》来稿为例,分析了投稿中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最后,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李加林教授从审稿专家的角度,介绍了期刊审稿的流程,为大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投稿建议。

本次年会共收到全国73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投稿180余篇,160余位研究生作分会场报告。分会场分五个主题,分别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理、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研究。史地所博士生徐正蓉提交论文《风水与南京城1849年大水灾社会响应》,在自然地理系统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理分会场进行报告。徐正蓉的研究利用大量史料,复原了南京1849年的大水灾情况,并具体分析了水灾过程中的社会响应。从资料和方法两个层面,展示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当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召开第十四届理事会工作会议,青年禹贡学社作为地研联的新理事单位,首次在理事会上亮相。

理事会工作会议由全国地研联主席任宇飞主持。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戴尔阜教授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重申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认为青年学人需多多交流,吸收各个学科的成果,推动地理学稳步前行。戴主任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积极回应,历史地理学作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正不断吸收两大学科的最新成果,主动学习其他学科先进经验,在学科交叉上做了有益的示范。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地研联创始人王开泳副研究员在讲话中强调了学术的传承,地研联历任理事也分享了地研联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地研联十四年的传承经验值得新生的青年禹贡学社体会学习。

首次参会的青年禹贡学社代表李昊林、龚应俊也在理事会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复旦史地所与青年禹贡学社的基本情况。交流中,李昊林、龚应俊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回顾了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在回顾中重点提到了谭其骧院士与侯仁之院士等前贤对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介绍中还提及了青年禹贡学社组织的各种活动,特别是预计于今年年底召集的全国历史地理学社团联席会,联络青年学子开展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对此表示积极响应。

青年是一个学科的明天,团结青年,就把握了一个学科的未来,全国地研联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示范。复旦史地所的研究生社团青年禹贡学社此次加入地研联,期待通过这一青年平台,与更多青年地理学人交流砥砺, 学科未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