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目录复试-分数…(2020中国科学家论坛)

1、计算数学
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2、2019招生数据
2.1 专业目录

??2.2 考试参考书

我们 教育,根据近几年来考研结束后官方发布的考题信息、命题思路,经过多名资深教师的分析,给出以下的部分参考书,仅供参考:

616 数学分析

现行(公开发行)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数学系用数学分析教程。

801 高等代数

[1]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 ,2003年7月第3版 ,2003年9月第2次印刷.

[2] 复旦大学蒋尔雄等编《线性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3 真题

以上只是往年真题,仅供大家参考书,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去中科院研究生网找找,或者联系我们 ,我们会尽量 你找一下。

2.4 历年复试分数线

3、经验分享
考研初试过去四个月了,复试也结束近一个月了,出结果了被录取了。今天终于决定写点经验心得,既为了回忆自己将近一年的考研之路,也想给来年考研的朋友有一点点 助。

首先说一下专业,我考的是中科院数学系统院的基础数学,专业课上是616数分和801高代,另外基本上中科院的数学院所都是考这两门,所以考数学的同学都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验。数学其实是最考验逻辑的科目,何况两本数学,比起我们大学学的高等数学要难上加难,只是我对数学的执迷让我想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这也就是我考研的目的,不为其他,只想为兴趣前行一次。

然后说说报班的事情,我没有报班,因为我室友也考研,但是基础差所以报了。我想说说,关于报班这件事,要慎重,不是不让大家报,而是要实地去看看,去试听一下课再去报。因为我室友第一次报的时候就很随意,就在我们本地报了一家小机构,然后上课了才发现这家机构的教学方式根本不适合他,上了几次上不动了,悻悻然的退了,我们给他分析的时候,就是发现第一他虽然是根据熟人推荐的,但是一没有是联系那机构的老师沟通,二没有提前试听,不知道教学质量如何就去了,所以白白浪费时间。第二次他报的班则是我们一寝室给他找的,当时是我上铺的室友给他说的 ,因为那室友的堂妹当时就在那儿上课,说他可以去问问,当时我们就先从上铺室友堂妹那儿得到了 的维信浩“考研臻选”,先是沟通询问,然后趁着暑假我们一起去了北京给室友看看,陪他去听课,最后他觉得合适他才报的。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我觉得,要报班的同学,一定要慎重,最好就是亲自去试听一下。

然后再说一下书目的吧,中科的概率主要就是高代和数分,数学分析的经典教材一般推崇华东师范大学出的《数学分析》,习题的话钱吉林的《数学分析解题精粹》,北大的《数学分析解题指南》,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都是用的比较多的。我买过后两本,感觉有很多地方不太适合我,裴礼文的不错,是一本“数学词典”了,可以当成工具书来查阅使用。华东的课后题目比较基础,如果基础不好,可以先认真研究下,我没买过什么习题集,就是认真仔细的抠课后题和
2020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目录复试-分数…(2020中国科学家论坛)插图
课本的经典例题,我相信题目不在多在于精。千万并不要盲目的到处找题做,踏踏实实弄好一本题集是王道,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扩充,题目不只是做完对完答案就ok了,一定要仔细分析技巧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并尽可能总结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方案。北大那本的例题我只是看了些例题,为我的笔记充实了些方法,课后题不建议做。(因为我九月下旬才开始坐下来复习考研,时间紧迫,时间充裕的当然无所谓了。)裴礼文的书简直就是一本词典,内容多、难度大。我也不清楚自己看了多少,反正是不会的就去上边查阅方法和例题。高等代数的话,北京大学数学组出的《高等代数》和课后配套习题是基础和重点中的重点,另外钱吉林的《高等代数解题精粹》是一本好书,我就看了这两本书,我考华南理工的题不是很难,所以问题不大,考数学名牌学校的还得另辟蹊径啊。于公共课,政治,从小厌烦文科的我一直不愿意动政治,直到十月底才开始着手,一直都是利用吃早饭的时间翻阅大纲解析,就跟看杂志一样,利用半月按重点复习了一边,就开始背大题了,我买的是《田维彬的最后十道题》具体书名忘了,最后用肖四练了练选择题,还好今年的政治题比较开放(个人感觉),我也算踩了一回狗屎运,考得不好不孬。

说完书,就谈谈心理吧,考研不光是考验知识的舞台,也是一场心理的碰撞,这里的心理是自己与自己心理的斗争。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强化的,临时抱佛脚怕是你抱不起来,所以平时日常学习生活中就得注意,说一个最好的方法:多包容、看开平时的一些琐碎小事,日久心胸也就宽广了,遇事也不躁动了,自然会尽可能逼近“临危不乱”的境地,考研场上的心理瞬息万变,临危不乱方可以一个好的状态坚持到最后。方法因人而异,在此只是想唤起大家对心理的重视,别吃了大亏还不知道倒在了哪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