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考研快来康康先验分析论怎么“啃”(哲学考研院校)

|==一、
您订阅的主播康康子已上线,速来围观吧。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喔,康康子想送大家一句话,希望你们都拥有爱情,而我拥有智慧。
其实呢,康康子作为一个歪果仁,对你们中华民族的古典节日还真不是太了解,我在跟你们掰扯之前特意查了一下“七夕”的由来: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女孩们的节日,她们一起祈福许愿,乞求拥有织女那样的女工巧艺,再说啦,相会的是织女和牵牛,你们忙活啥呢?要说东方情人节应该是“上元节(元宵节)”才对嘛。
其实今天还是弗里德里希·尼采逝世120周年的日子,所以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日”,各位靓仔在约会之余别忘了坚持学习哲学哟。
今天康康子带大家正式进入先验逻辑的第一部分:先验分析论。一起康康它的结构如何编排、它本身又谈了些什么,搞清这些读《纯粹理性批判》就轻松多啦。
二、“先验分析论”的架构
康康子的书虽然厚,但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整整齐齐”。大家都知道知识是从感性的直观进展到概念,再经过知性的判断形成命题,再由理性的推理形成命题间的关系的过程,其中形成知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判断了。在先验分析论中我们只探讨概念和判断的问题,推理的问题则放在先验辩证论部分,由此“先验分析论”也被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两卷。
首先,我们来看看“概念分析论”。它作为知识的“骨架”,讨论的是关于现象世界的知识的形式结构,也就是范畴要进行合法运用之前必须知道的种种原则,涉及到概念的问题。在“先验感性论”中,我对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的阐释分为2个部分,分别是“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
其实“概念分析论”的结构也可以与之类比,第一章是“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这里谈的是“先验范畴”的形而上学(先天)依据,只不过在先验分析论中我们叫它“范畴的形而上学的演绎”,最终引出一个“先验范畴表”;第二章谈“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这部分是要说明范畴为何能够成为经验知识的依据,它和经验对象是如何无缝对接起来的,可以看作“范畴的先验演绎”,又分为“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个部分。
其次,我们来品品“原理分析论”。它可以被我们看成“骨架的活动”,是先前在“先验分析论”中的那些范畴如何在经验中落地成盒(落实),涉及到知性如何通过判断运用概念的能力。
第一章是“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这里涉及了时间的运用方式,也体现了人类知性能力的“有限性”,即人类必须以图像为中介,调动纯粹的想象力才能得到图型,进而才能够理解概念,这属于主体能力之间的协调运作,而且概念落实到经验的过程也必须以内在于时间的方式进行。第二章是“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它是说单纯凭借范畴我们没有办法认识事物,必须要结合直观才能将纯粹知性概念与对象的现象结合起来,形成知性判断下的命题,而这一章又包括分析判断的原理、综合判断的原理和其他4类纯粹知性的原理,大家要注意一点,康康子谈原理的时候,意思是说它们都根基于纯粹知性能力,一切对象的现象都要服从于这些原理。
三、先验分析论的关键问题
了解“先验分析论”的结构之后,我们已经知道它主要覆盖的是知识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概念和判断。实际上这个思想不算是康康子的独创,早在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传统的形式逻辑那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包括了概念和判断的层次。但是我对老亚本人的解释并不满意,因为形式逻辑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太多经验性的因素,这就说明它并不足以作为大家所公认的最可靠的工具。我对传统逻辑的范畴表还是很赞赏的,于是我选择把它吸收过来,不过我的目的可不止于此,现在先卖个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先验分析论”需要注意哪些重要的问题吧。

首先,先验分析论谈到的这些概念应该是纯粹
哲学考研快来康康先验分析论怎么“啃”(哲学考研院校)插图
概念,而不是经验性的概念。b89这是说我们虽然是谈知性能力,但是着眼于先天的部分,经验性的概念只是后天的,所以是第二步的,我的目的是为概念寻求更可靠的根据(形而上学根据),因此这里的概念(范畴)不是形式逻辑范畴下的概念(可能是派生或复合而成的那些概念),而是自身就能够形成判断的那种先天概念。
其次,纯粹知性概念要立足于知性整体,而且探讨的步骤不能打乱。与传统逻辑以概念(范畴)为起点的做法不同,康康子首先要把纯粹知性概念放在知性能力整体当中揣摩一下,去除逻辑中经验性的成分(即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所以在“概念分析论”中,我先谈“知性在逻辑上的一般运用”,再谈“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这里是抽掉内容,只看知性的逻辑形式,最终发现了12个范畴),最后才直面“纯粹的知性概念(范畴)”。

再次,“概念分析论”的目的是对知性能力本身的分解。b90这里的意思也就是寻找到源自知性能力本身的概念,探究它们的可能性,再把知性能力之中经验性的成分剔除,使纯粹的部分显现出来。
最后,从“知性”到“知识”的过程是间接的。感性是直观的能力,而知性则是思维的能力,二者并行不悖,但本质上都属于主体的能力。感性直观的形成基于“印象的接受性,”而知性概念的形成基于知性的“自发性(主动性)”,也就是判断能力。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到有点绕?其实,只有感性直观才能与“表象”发生直接的关系,所以判断是间接的,它是“表象的表象”,因此知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两个阶段:概念和表象(直观的表象或本身已经是概念的表象)发生关系,判断在此基础上发挥作用形成有关对象的表象(而不是对象本身)的知识。
四、小结
今天康康子和大家一起在“先验分析论”这里溜达了一圈,不知道这部分理解起来可还行?希望大家通过读我的《纯粹理性批判》都能拥有真正健全的知性能力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