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和研究生,该如何教学相长白成科(该怎么称呼)

|==

“白jiaoshou,忙啥呢?是不是又在和研究生讨论论文呢?”大学一哥们,微信给我
导师和研究生,该如何教学相长白成科(该怎么称呼)插图
发两个网络链接,并留下一脸的坏笑表情。

我一看网络连接标题,一个是网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性骚扰研究生,一个是西安交通大学男博士生不堪女博导骚扰跳河自杀。

一个男博导,一个女博导,都是中国前20的双一流高等 的博导教授,最近几天,把新闻舆论搞的波涛汹涌,可谓说铺天盖地,成了媒体吸睛的宇宙黑洞。

两个博导的负面新闻,一下子把中国高校,尤其是大学教授推向了风口浪尖。

中国的新闻非常有意思,突然就这么平地一声雷,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刮起舆论黑旋风,横扫前几天主流媒体报道的有关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好不容易营造的褒奖中国高校或研究所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攻克人类重大科技问题的光环的神圣氛围,瞬间化为乌有。

清水长流不觉有,一滴浊污天下黑。大有一粒老鼠屎,坏了中国高校一锅汤的感觉。

从新闻中我已对北航和西交大两个教授行径有所了解,但不想和哥们讨论,越讨论这哥们越来劲,越会拿我的职业开涮,不上他的当。

况且,这两个教授博导所做有违师道甚至犯法之事,是绝大多数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高校教师所不齿的。新闻本身只能代表这两个博导当事人,不能给职业贴标签,一竹竿把全国高校教师横扫落水。

我没有正面回复哥们的开涮,只把这两天我们大学时共同的专业课老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王辉教授荣获“中国育种科学家”的新闻链接发给哥们,还特意撒了一排花。

此处无声胜有声,不是每个中国高校的教授博导都如新闻报道中的败类一样令人不齿,共和国真正的脊梁,正是千千万万像我们共同的老师王辉教授这样的人,50年如一日,为中国小麦育种失业奋斗不息,才能托起祖国明天美好的太阳。

哥们,回个笑脸和握手。什么叫哥们,不言,不论,却心知肚明。

对于北航性骚扰自己女研究生,北航本着清楚败类,净化教学环境,已经做了相应处理,进一步可能会走司法程序。

知法犯法,有法必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授犯法,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新闻媒体不能过度炒作,更不能恶意摸黑中国高校其它99.99%一直默默无闻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人民教师。

对于西交大博士生投河自尽折射出女博导的新闻背后,的确值得所有指导研究生的教授导师们深思:如何与研究生保持正常合理的师生关系?

从西交大博士生失联、到灞河现尸,到后来已死博士生女朋友的爆料,后来点爆媒体的新闻,我都快速浏览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完全相信媒体和舆论,就会失去自我。

所以,我无权评论新闻当事人,更不能在没有证据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以媒体舆论或评论审判新闻当事人,这是不理智和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行为。

其实,我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导师,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学生?生活中,师生该如何和谐友好相处?

西交大博士生自杀及其女朋友爆料的新闻刚出来,已经毕业2年的研究生,在我和研究生的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相关链接。并留言道:“我们真的好庆幸,在师大上研究生时遇到了白老师做我们的导师。很怀念在师大的三年时光!”

看完连接和学生的留言,我深思几分钟,回复到:“研究生3年,好比师生有缘相遇在一条船上,共同风雨同舟航行了一程路。我既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也绝没有新闻中这个导师这么坏。”

“我的培养理念和自己的人生理念就是:人尽其才就好。学生做好学生该做的,做出成果达到学位论文水平;导师做好自己该做的,提供好实验条件,指导学生学术上疑问。3年风雨同舟,到站下船,从次开始天各一方,开始各自不同的人生。相聚甚欢,离别后就是思念。相聚无缘,离别就是永别。”

然后,研究生和我聊了了近年工作的概况,彼此都很怀念过去在一起学习的美好时光。

掐指而算,自2009年我开始指导第一届研究生以来,目前已毕业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22人,目前在读各类研究生3年共计18个(其中主要是学科教学(生物)在职11个免费师范生硕士),也算是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战线上一个老兵了。

记得2009年刚当导师招第一届研究生,当学院研究生秘书说给我招了2个研究生时,当时我心里真的有点战战兢兢,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博士毕业刚工作的学生,真还不知道怎么指导研究生。所以,我给研究生秘书说:“你先给其它导师招吧,等我再学习两年,有经验再招研究生。”

那时候研究生名额相对多,研究生导师相对少,学院研究生秘书不容商量的说:“带一届研究生不就有经验了吗,谁不是带一届才有经验的?”

既然院领导和组织相信我,那我就在实践中和学生一起学习锻炼吧。随后,研究生和我联系,我坦诚自己刚工作不久,还没有培养研究生的经验,科研方向也在探索中。如果你们觉得我资历不够,可以去联系其他导师。

“白老师,我决定上你的研究生啦。我们师生可以一起学习。”虽然还没见面,但学生对我坚定的信心,鼓舞我应该勇于去尝试。

从此,我就升格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踏上了培养研究生,一起做科研的道路。

那时候我很年轻,才32岁,第一届研究生大学毕业约24-26岁,导师和研究生相差6-8岁,不到10岁。

所以,在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后,与其说是我的学生,心里更愿意把她或他当作我年青的朋友。

我始终认为,既然有缘成为师生,日常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师生必坦诚相待,不可有任何欺瞒谎言行为。

研究生见导师,大可不必恭恭敬敬,如小鼠见猫;导师见学生,也大可不必一脸严肃,让学生有居高临下之感。

我以为,研究生与导师最好的关系,尤其是年轻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莫过于亦师亦友。

10年来,经我指导毕业的22个研究生,自始至终可能都会有一个感觉,平时交往中,感觉我比较随意。逢年过节,经常会召集在读在校的研究生,去家里自己动手,吃吃火锅。我也会经常下厨,做做红烧排骨、爆炒鸡丁等,现身教教学生烤烤鸡翅或烤烤鱼。然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随意的吹牛聊天中,师生感觉更像是家庭聚会。

但是,只要谈到科研、谈到课题、谈到实验、谈到论文时,我自然而然的一脸严肃,绝不含糊。

这时候,我自己往往都没有感觉自己一改平时和蔼随意的表情,瞬间成了“严师”。往往研究生也被我的气场怔住,瞬间严肃认真对待科学、对待实验、对待自己的学业,绝不可像师生平时吃饭、喝酒和聊天一样,随意对待学业和科研。

工作13年,带研究生近10年,越来越深深感觉到,指导研究生和师生相处,还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活到老学到老。

相处的好,师生亦师亦友,情同手足。相处不好,师生互相抱怨,心生怨恨也可能。

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上研究生,其实是抱着各自不同目的而来的。

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对科学的热爱,想通过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和指导学习,从而走上探索科学未知的道路。

一部分学生上研究生,是因为本科毕业就业难或者工作不理想,想通过3年研究生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的同时,拿到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从而找到理想的工作。

对于导师来说,谁都希望“得英才而教之“,期望招到聪慧、能干、踏实的学生,在科学研究实战中指导和培养研究生,攻克项目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达到培养研究生的目的。

多年前,中国的研究生开始私下里把导师称为老板。不言而喻,导师和学生之间,打破了几千年“师徒弟子,爷儿父子”的师生关系,一夜之间似乎成了一种潜在的经济利益关系。

其实,这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新形势下,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一种新的关系。如果纯粹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老板与下属之间的利益雇佣关系,的确有失实之处。

只有导师教的好,学生也要用功的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研究生3年只有参与导师最新的科研项目中,才能在科学研究中掌握科研必备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导师只有依靠指导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完成项目,才能完成考核。

如果导师负责任,指导有方,研究生自觉上进、得力能干,自然双方教与学愉快,三年弹指一挥间。

如果导师指导无方、苛刻,甚至有些修养差、利用导师之位,突破师道底线,做违反教师条例或法律的行为,就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如果研究生不求上进,消极对待科学实验,偷奸耍滑,不能按时完成师生双方的科研计划,同样让导师棘手和头痛,师生之间常不欢而聚。

师生教学和友好相处,关键在于双方,任何一方不负责任和行为失常,均难以和谐相处。

因此,我个人认为,日常教学科研中,作为导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正心正行。

作为导师,科研上要因材施教,量材使用,不能过度施压让学生去完成不可能之任务。生活上要关心学生,要用同比心和关心学生生活。但是,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绝不能因个人感情或喜好,跨越师生之间的红线,做有违师道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

作为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和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自身一定要思想上积极上进,行动上要踏踏实实和勤勤恳恳,全力克服科研和实验中的困难,及时和导师保持沟通,共同面对困境,想尽办法完成任务和论文,不可消极对待和敷衍度日,更不能心存做论文是在给导师完成科研任务。

若心不正,其行必陋。

总之,愚以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相互把握一个度,守住一个底线,唯有共同进步,才是最理想的为师之道和为学之道。

作者简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