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1000题易错知识点总结——马原部分(多选)(考研政治1000题答案)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最终升华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精神”“心”等)当做世界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把虚构出来的在人以外存在的“客观精神”(脱离了人和物质世界的“道”“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当做世界的本源。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意识与物质的对立,只有在何者是第一性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物质和意识之间具有同一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机器人从根本上说是机器,而不是人类,它不可能真正具备自立,自主,自觉的社会活动。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让机器具有完成某种复杂目标的能力,它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社会及其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又离不开人及其活动,没有人及其活动,也就没有社会历史及其发展。
    认识的正确与否不在于是否经历逻辑推导,而在于其是否反映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真实情况。
    “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列宁:“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连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质变不仅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而且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种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可能性没有真实与虚假之分。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一种活动能否被称为实践活动,关键看它是否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是否改变了除实践主体的意识状态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
    人的认识是反映性或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唯心主义认识论并非都是不可知论:彻底的唯心论,如黑格尔就是可知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没有把认识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真理是发展的。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超出这个范围,失去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他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列宁语)。
    价值具有的基本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
    价值既具有主体性特征,又具有客观基础。
    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是由客体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等决定。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脱离了价值尺度,真理就缺失了主体意义。
    价值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知识性认识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对象,以客体本身的属性、关系和发展过程为反映内容,追求客体“是什么”,以求“真”为认识目的;
    价值评价则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主体的意向、愿望和要求包含在其中,追求“应该怎样”,以求“善”和“美”为认识目的。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评价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必然是自由的根据和限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作出决定的能力;
    唯意志论把自由理解为人的意志或某种精神力量的绝对自由,即所谓毫无限制,为所欲为,这是根本错误的。
    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关系中,实践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理论创新应建立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之上。
    不是所有社会关系都是社会存在(全部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两大类)。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生产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其性质由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
    交往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在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
    考研政治1000题易错知识点总结——马原部分(多选)(考研政治1000题答案)插图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在它形成之后,又会在政治,思想,情感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反应,表现出多方面的特征,但它的根源是经济。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虽然“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能说“人人创造历史”。(历史主体的活动中,既存在着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也存在着违反社会历史必然性,阻碍历史前进的力量。只有代表前一种力量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起作用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本身的价值更大。
    剩余价值全部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露和批判了商品拜物教观念。
    剩余价值率是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不会因为周转速度而发生变化。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资本主义宪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权原则。
    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体现。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国家资本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职工选举管理者制度。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即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竞争力;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个别环节进行了自觉的改良。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特征和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
    苏联的农业合作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完成的,苏联模式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苏联模式的形成在列宁逝世之后。)
    社会和谐不代表没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