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学硕394分逃课、跨考、Gap一年,鲁莽但高分上岸2023新传考研…





原标题:人大学硕394分:逃课、跨考、gap一年,鲁莽但高分上岸|2023新传考研经验贴





分享者/ epsilon



上岸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学硕



报名课程:人大全程班



考研成绩:总分394(政治71,英语77,实务 116,史论130)



01



个人历程



我本科毕业于河南某211英语专业(“某”似乎没什么意义,哈哈
人大学硕394分逃课、跨考、Gap一年,鲁莽但高分上岸2023新传考研…插图


哈),自己对于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非常排斥。一方面,大多数老师的英语水平很差;另一方面,课程安排极不合理,所以我经常逃课。后果就是,靠自学我能让自己的英语能力保持在不错的水平,但碰上期末考试就只能拿一般的分数,因为考试内容几乎是在默写老师课堂原话。 大三下学期开学前,我决定跨考。



戏剧性的是,当时我只知道不想再学英语,但对自己想学什么没有一点想法,所以就一直拖延。在这期间,我看了社会研究领域不同学科的书。等到了10月份,我觉得传播学挺有意思,可以试一试。但这时候我还一本教材也没看过,只剩两个月的时间,肯定来不及准备; 所以最后干脆决定gap掉了这一年,用剩下的时间继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回过头看,这个决定其实很鲁莽,一年的时间太重要了。



等到下一年忙完毕业的事情,大概就到了6月,我开始正式准备考试。在择校上,我想选择一所顶尖院校;而在顶尖院校中,人大四个方向合在一起招生,加在一起每年稳定在25~30人左右,对比很多学校只有个位数的分专业招生,容错率更高。同时,人大重视理论深度、不跟风追求热点的出题风格也更适合我。



因为我是跨考,对专业课备考没有任何经验,对于实务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所以觉得还是报个班比较稳妥。而小小班人大课程这几年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于是就选择了小小班。



02



备考经验



1



关于笔记



笔记非常的重要,各位一定要亲手做(不建议纸质版,因为不好修改,而且效率低),千万不要直接背别人的笔记。笔记最大的作用不是背诵,而是把看过的书、读过的论文、听过的课浓缩成一个知识地图,让自己对各个学科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以便在后期答题时,能够迅速调用相应区域的知识点进行作答。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笔记的过程比成品更重要,因为这个过程帮助你整理思路、查漏补缺、搭建起知识框架。



另一个和笔记有关的话题是 专题制作。一个专题通常围绕着一个研究话题,例如舆论、国际传播、互联网平台等。建议在制作专题时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框架。以舆论专题为例,首先是对舆论内涵的详细解释还有其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其次是我们为何要关注和研究舆论(换句话说,就是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最后谈一谈当下舆论实践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又有哪些对应的解决办法。从单纯应试的角度来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能够基本涵盖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关于论文



传播学教科书一般都成书于大众传播研究时代,很难紧跟新媒体时代的研究(如网络社会互动、媒介化)。 因此,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论文的学习就成了备考的主线。至于新闻学,某些话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甚至无法登上教材,但它们却又是考试的重点。例如“新闻专业主义”,教材完全没有涉及,但陆晔和潘忠党老师的三篇论文《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下的新闻业变迁》《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很好地总结了从90年代到当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演变。



小小班的各门课程都会为大家整理好相关论文包,大家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在自己搜索论文时,请尽量选高被引、知名学者、知名期刊(例如四大刊)的论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最好养成做标记的习惯,我个人喜欢用绿色标记标题,红色标记主要观点,黄色标记其他重要内容,以便日后查阅。



除此之外,如果在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我强烈建议先不要问老师,而是尝试通过自己查阅论文来解决。相比于别人给出的答案,自己弄明白能够理解地更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偶遇”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很多有意思的扩展话题。



3



关于史论



史论常规的备考经验我相信大家已经看了很多,所以,我想从 知识扩展这个角度谈一谈。以2023年史论试卷上的两道题为例 ——“文化休克概念及其意涵”、“制造社交及其影响”。很容易发现,这些话题其实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学理论没什么关联,在回答时更多能运用到的反而是社会学与哲学知识。例如第一题,可以从社会化方式的差异、常人知识对社会互动的影响等方面来作答。而对于第二题,则可以从行动者网络理论、技术现象学等角度来理解。



传播研究本就不是学科而是一个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式来自于社会学。当下的传播研究正在逐渐跳出传统大众传播研究的狭窄视野,转而关注媒介研究、人际传播研究等新话题。60多年前,赖特·米尔斯批判美国社会学界,呼唤社会学的想象力;也许今天,我们更需要呼唤的是传播研究的想象力,将传播研究从媒体中心主义、大众传播中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尤其是“新闻”媒体中心主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在中国,传播学总是被和新闻学拴在一起,创造出了所谓的“新闻传播学”)。



具体到实际备考中,我们可以 更多思考传播研究如何能与更广义的社会研究相结合。例如,新媒介如何影响社会互动、作为制度的媒介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是什么等等。施蒂格·夏瓦所著的《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对此有详细介绍。备考过程中,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对这些话题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以让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更有深度。



最后,推荐一些我读过的教材,可以按“概论—理论”,“现代—后现代”的顺序学习。社会学相关的包括: 边燕杰《社会学概论》、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哲学方面包括一本教材和一本专著:威廉·f·劳黑德《哲学的历程:西方哲学历史导论》、唐·伊德《技术与生活世界》。



4



关于实务



我的实务成绩一般,自己对这些科目也确实没什么兴趣。所以就是 按部就班地跟着小小班的暑期实务课走。结课后跟着每周一练,最后总结出自己的采写编评模版。至于传媒经济学、广告营销和公关这些内容,在学习和答题时把它们当成史论知识对待就好,整理出相应专题。



实务部分可以不看书,课程内容足以应付考试。我在备考期间只完整看过公关部分的参考书,而采写编评、传媒经济学、广告营销则是完全依赖课程。



5



关于公共课



因为我本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所以只做过几套真题,把里面不懂的单词抽出来了学习一下,花在英语备考上的时间非常少。政治备考方面,我在十月前选择性地看了考研的网课(主要是马原和毛中特部分),然后把1000题刷了两遍。十一、十二月把肖四、八选择题刷了三遍;肖四大题背了前两套,后两套熟悉了一下语料。除此之外,考前我还在拼多多上买了选择题刷题小程序,把市面上主要的模拟卷都做了一遍。关于政治备考,我个人的经验是选择题要多刷题,而大题要理解知识点、建立框架,不要死记硬背。



6



关于时间管理



我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所以不喜欢制定详细的每日计划。一般我八点起床,也建议大家不用起的过早,保证睡眠充足。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和学校的作息一样,45分钟一节课,小课间10分钟,大课间30分钟。每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休息一到两天。总之,一个原则: “不比时间比效率,专注的一天顶得过划水的三天“。



03



一点想法



首先,备考期间切忌自我感动,效果比努力更重要。人选择自我感动常常是由于对不确定性和困难的恐惧,所以就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用所谓的“努力”麻痹自我。请记住,只有直面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其次,坚持到底。从我的感受看,考研就是一个偶然大于必然的过程;越到后期越觉得变数多到让人想放弃。在考史论的时候,我看到卷子的第一感觉是今年完了,准备二战吧。但多看几遍之后发现,这些题虽然没见过,但也都能根据知识储备答出来。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别人也在经历同样的焦虑,务必坚持到底。



最后,考研不能改变命运,但它是 一个零门槛弥补失误的机会——高考的失误、专业选择的失误、本科学习的失误。毕竟,这场考试不需要背景和推荐信。请抓住它。多数时候,努力和机会相比几乎一文不值。



祝大家成功上岸!



人大班上岸30+人,院校班翻倍!小小班2023考研喜报



二〇二四 新传考研白嫖计划启动



3本核心书目逐页带读+配套笔记



很高贵 但免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