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考研笔记(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复试细则)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管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育明考研石老师解析:矿大行管最近今年对政府改革及政策热点考察的比较多。比如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等。所以,以上三本书一定要看。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应对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对外经贸大学)
治理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合作管理。
相互依赖关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相互依赖关系的增强,合作网络所强化的共同利益为解决依靠单个组织无法解决的事务提供了可能,成为推动公共管理民主化、社会化、分权化和竞争化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随着相互依赖关系的发展,合作网络也面临多重困境,直接影响治理能力和绩效。
治理的困境表现在:
(1)可治理问题。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地方,合作网络也不一定能有效发挥作用,并非所有社会问题均可通过合作网络解决。
表现:合作与竞争的矛盾、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
(启示)要想避免治理失败现象出现,则需要从几方面入手:
①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案是在不完善的市场、不完善的政府和不完善的网络之中以及三者的各种结合之间进行的选择
②在认真分析具体社会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最具比较优势的解决方案
③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使治理机制在合作与竞争、开放与封闭、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和适当的张力,用权变的策略来解决管理中各种不断浮现的问题和矛盾
(2)合法性问题。指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危机。合作网络的有效运作是提高政治系统合法性的一种途径和工具。
表现:①许多公众认为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联合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是不合法的
②由于许多公共物品由社区部门自行组织或由第三部门来提供,很多公众也因此认可合作网络,减少了对政府的“忠诚投入”
启示:①公众必须认识到,合作网络的有效运行并非以削弱国家的行动能力为前提
②合作网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大多数网络都是政府主动建构的,在国际制度等合作网络中,政府是最主要的行动者
③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合作网络的确可以依靠自身资源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
(3)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原因。
表现:从需求来看,变动的治理环境和日益增多的社会团体产生更多公共需求,强烈要求合作网络解决;从能力来看,合作网络解决问题的资源是有限的。
启示:①明确网络的能力限度――“有所为有所不为”。②开发新的管理工具。③培养网络的管理者。④网络中的行动者要有行动意识。
(4)责任性问题。由于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共享权力、分担责任,带来公私界限模糊、责任认定困难的问题,公共行动者互相推诿、转嫁责任成为可能。
表现:私营部门中的企业很少认为自己是社区的“居民”,对社区负有任何义务;第三部门的组织希望自己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事务。弱化政府的公共责任。
启示:①加强行政化理论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
②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民权利实现。
③政府特殊的责任定位。确立合意,保持社会的凝聚力,政府扮演“元治理”角色,即采取最后补救措施重塑合作网络。
5.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现代化的启示(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解析:由于本题出题角度切口较大,答题语言注意满足综合性,结合真题部分中简答题/论述题前4道题的答案进行整合。根据 统计,最近几年全国各个行政管理院校命题趋于灵活性并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故而建议考生参考李国正主编《公共管理学》与《公共政策分析》,这两本是近一两年刚出版教材,包括了政府改革热点和案例。
6.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武汉大学;2009年重庆大学;2009年陕西师范大学)
解析:如果该知识点考察题型是论述题,那么还需要加入本章知识点补充扩展补充1的
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考研笔记(2019年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复试细则)插图
其他内容。
新公共管理是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运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
(1)即时的专业管理。这意味着让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
(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管理的目标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能被确立并加以衡量
(3)强调产出控制。用项目和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4)转向部门分权。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5)转向竞争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品质
(6)强调运用私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
(7)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7.谈谈重塑政府的十大原则/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企业型政府的十大原则(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中央党校;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
政府再造更能标明我们这个时代政府改革的本质,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政府再造是一场政府自身的革命。
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政府再造论(重塑政府)的十条标准: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把掌舵职能(制定政策和规划)和划桨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区分开来,使用许多方法(合同、代金券、不住、税收激励等)来完成目标,选择其中最能满足效率、效能、平等、责任和灵活性的需求方式。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把服务控制权从官僚手中夺过来,放到社区手中,通过对社区进行拨款和授权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使之产生更多的承诺,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减少其依附性。
(3)竞争型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去。即要求服务提供者在绩效和价格的基础上对业务展开竞争。这是促进整蛊闭门改进服务质量的基本策略。
(4)有使命感的政府:转变规则导向型组织。即内部放松管制,废除大量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简化行政制度,让管理者在法律范围内自由寻找完成使命的最好方式。
(5)结果导向型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将责任从投入转移至产出和结果,并测量政府机构的绩效,制定组织目标,实行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6)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将服务对象视为顾客,调查顾客心声,制定顾客服务标准,让顾客来选择提供服务者。
(7)企业家政府:挣钱而不是花钱。不仅将精力放在花钱上,而且还要求得到投资回报,通过使用企业基金,公共收益和创新基金等激励手段来激励管理者在花钱的同时也关注挣钱。
(8)预防型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追求的是预防问题而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通过使用战略规划、未来愿景等手段,为政府提供更好的预见能力。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通过组织或体制将权力下放,鼓励低层政府拥有更多决策权。通过组织等级扁平化、使用团队以及劳资伙伴关系等方式来授权下级政府官员。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通过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机制来解决问题,采取财政激励手段激励企业、第三部门、个人等组织解决社会问题。
8.谈谈政府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政府再造/事业单位改革(2018年北京大学;2015年厦门大学;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北京化工大学)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性题目,要求结合多个知识点,综合答案,也要详略得当。重点放在改革的新趋势和措施类上,其次再谈经验教训。
9.大部制及大部制改革(2015年南开大学;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山东财经大学;2010年、2012年山东大学;201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解析:政府改革是各个院校每年必考点,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结合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013年3月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表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这种较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2.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
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划分和呼应,如果国务院将部门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则地方各级政府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与中央一样合理设置部门,有利于政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
3.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
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