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大考研成功经验不自信,却“侥幸”考上人大,拿下法考的备考…(人大考研成功率)

原标题:最新人大考研成功经验:不自信,却“侥幸”考上人大,拿下法考的备考经验和心态调整

新年第一篇推送,祝大家牛年大吉,学习进步,顺利上岸!

黄金寒假就快要结束了。你的收获多么?如果收获多,那么恭喜你,离人大又进了一步。如果收获不如理想中那么多,那么,这篇学姐的成功经验,就值得认真品读一下,因为这是一篇可以让你扭转备考乾坤的经验文章。

真正的备考过程,极少有一开始就告诉自己铁定可以考上人大的。大部分都是备考过程中,不断的失望,又不断的希望,时而纠结,时而坚定。如何在失望的时候,看到曙光?如何在希望的时候,乘风破浪?

多看看这篇学姐的文章,你会有所启发。

每个春节,都是总结和展望的时刻,新的一年,希望你做的决定,可以用你的智慧和行动去承载, 让美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正文:同时拿下人大和法考的经验贴

写在前面:选择考人大的人,也许是该很自信的,记得有学长分享经验时就说过“ 我从未想过我会考不上”,但是我是那种很容易就没了自信的人,高考就实属幸运来到武大,本科阶段专业课成绩也平平,其实考人大也没有什么底气。不过,我一直笃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带着这种“试一试也许会成功”&“第一次没考上也不会很坏”的侥幸还算干脆地开启了这次考研。最初是设想像之前看的高分经验贴一样细致完美地从三月开始走过三轮复习,这样至少“尽人事”可以坦然地“听天命”,然而真的着手复习后有很多“ 意外” 不如人意,走了一些弯路、犯了不少错误、留有很多怠惰,于是反复的自我怀疑乃至否定,无数次在念叨“ 考不上了、考不上了” ,最后出结果时也觉得稀里糊涂。当我回顾这段考研历程,我只觉得自己和过去一样实在运气太好,初试复试哪怕是少一分可能都要二战了,所以要写经验贴的时候,我依然感到忐忑,迟迟没有下笔。我想,好在在所有人为、非人为的“意外”面前,我还是揣着最初的那丝侥幸,在每一个觉得“考不上”的时刻把自己还能够做的去做了,坚持到最后,迎来了一个惊喜——而这或许也是值得分享给和我一样不太自信的后来人的另类经验吧。

一、关于选择

在当下报考学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 求生欲”和“求知欲”的交织,我也不例外。确定目标院校也类似的有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因素。在理性的层面我想大概有两点要考虑清楚,一个是“ 值得考”,也就是应当追求更高的平台,院校实力至少不能逊于本科,就这个层面我本身由于本科院校层次的关系,其实没有太多选择;二个是“我可以考得上”,虽说我本科院校挺好,但我不是那种很自信的人,选择报人大也有过小小的纠结,也有同学建议我保险一点报其他院校,但我当时觉得人大还是可以试一试的,首先考试科目六科和其他院校相比不算多,其次考题从往年真题来看虽然近年题型有变动,但整体还是重基础、理论化的答题,也就是努力掌握好基础知识一般分数不会太差,再者人大在一流法学院中招生规模算比较大的了,给人的感觉是进入复试的机会要大些。初步决定后也有受报录比的影响又觉得考上无望,但清醒过来,报录比相比考题样式和招生计划可能是最次要最没有价值的一项,毕竟考研也算“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有很多“ 炮灰” ,当然不乏有很多优秀的人报考,但究竟同场赛跑的人有多少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努力、有多优秀是我们始终无法预知的,我们只需也只能关注自身。尤其初试阶段,每个专业都是同一个复试线,人大的复试线也相对稳定,我们可能真正要考虑的是自己达到360 分是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我当时看了一下近几年的初试成绩公示,发现大多数人的政治和英语都有70 上下,这样专业课只要保证考到210分即按100 分算只要能达到70分就有希望,这似乎不是“6%”那么难的事情。内心升起了一丝侥幸后,加上我本
最新人大考研成功经验不自信,却“侥幸”考上人大,拿下法考的备考…(人大考研成功率)插图
科宪法老师曾给我们推荐中国宪治网成为我关注的第一个学术公众号这种“缘分”情怀,在二月底我作出了报考的决定。同时,因为经过对初试成绩的分析,专业课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再者我也倾向于法考考研一起准备,保险起见我加入了考试通会员,因为之前学长保研的成功经验里提到过的考试通的考研资料,以更明晰重点、考点,也方便我熟悉教材。(另外也有当时人在国外觉得客观上可能暑假回国才能开始备考,紧张时间下这种整理好的讲义至少可以 助快速备考的考量。)

在考试科目的选择上,看了考试通宝典中的介绍后,我也没多想,本着最经济的考量,选择了实际复习门数最少(相较诉讼法和国际法)之余和法考重法考合最大的民、刑、知。虽然知产和环境法一样在法考中也只是商经法的一个小部分,但知产明显“ 着墨”更多,老师讲解也相对系统细致些,所以我选了知产。(关于科目的选择大家可以到考试通微信号菜单栏里看看,个人觉得学长写得挺到位的了。)

至于为啥选择法考和考研一起准备,一方面是两个齐过的巨大诱惑和经验贴里的诸多成功先例,另一方面是考研今年要是没上岸过了法考还能边实习的“ 保底”心理,还有就是当时身边的小伙伴不论出国还是保研都开始看法考视频有那个学习氛围,也有那个学习时间——那要说会不会担心两个都失败那也是有的,而且老实说后期发觉复习不到位的时候也有点后悔甚至慌张······ 但是走完了就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我甚至想就是没有准备法考在9 月以前也很可能没有全身心准备考研反而更懒散糟糕,因为准备法考我至少还是在学习法学,在思考在动脑子在试着备考。

这一part 对今年考研的学弟学妹来说可能没什么意义了,毕竟大家大部分都进入实际备考阶段了,写下来也许是回顾初心,也许是留给更后来的后来人,也是想着大家不要在这个阶段犯我以前一样的错误,浪费时间不断受报录比的影响幻想其他人如何如何、自己吓自己,在这个阶段如心生悔意请牢记初心、不问结果、坚定地走下去。另外,也许也有小伙伴现在才决定考研,看到大家都是很早就决定了、资料啥的都准备好了而暗自觉得没希望了,也请不要放弃,决定了就只管开始,毕竟坚持下去也许有惊喜: ) (毕竟虽然我是二月底决定,但真真正正全身心投入可能要从8、9月谈起(手动掩面哭泣))

二、客观题准备阶段

在决定考研后,我先花了一周左右找一些资料和了解公共课的考查方式以及制定一个初步的复习计划。和大家不一样的是,我大三一整个学年都在国外交流,所以教材和法考资料的获取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小问题,这里还要感谢考试通特意辅导资料邮寄到国外的交流大学。法考资料是同学分享的一些电子版链接(在一些公众号和微博上也可以找到)。在公共课上,英语我是直接在网上找了三套最新的真题,虽然不是直接从头到尾一次性做完,但是从做第二、三套的时候每篇文章都有掐时,做完之后心里就大概有个底了,对我来说英语是无需太担心,但保证75 分以上的准确率也还是需要达到一个做题手感的;政治我则是浏览一些经验贴,看到大部分人说政治主观题靠肖四肖八能拿下大多数分,客观题做一千题和时事题就差不多,而且之前有看到大家政治分数其实差距不怎么大,所以我把政治放在了复习的第二轮。

另外由于国外学期安排的差异,国内同学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刚好在准备期末,等大家开学了,我就差不多放假了,而且我的寒假很长可能有两个月了,而与此同时和大家在大三下就基本开始无课状态不同5-6 月我需要上课,所以我的复习计划也会比较不一样,但基本上是以考试通的两点三轮的复习思路为大框架:

3-4 月 精力最充足,进行基础的民刑和法理的第一遍梳理

5-6 月 利用课余时间梳理宪法,并把行政法、商经法中的主干和两大诉讼法完成精粹阶段。

7 月 回国前再把法考细碎的经济法和理论法部分学完,并把法制史教材结合讲义梳理完,

8-9 月法考冲刺,知产回国后选修。

10 月正式考研背诵。

12 月第三轮背诵。

然而想的是一回事,具体做的又是另一回事了,这里面有很多意外,比如开学后一旦上课精力不是很够像国内同学那样在短时间内听完视频并做题,还有回国时间的推迟,学院突然取消了这一年知产课的开设等等。自己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懒惰、拖沓、低效······

实际上,在7 月底回国以前,我的考研部分只有民刑有对照看过讲义,其余科目只是在回国前的那一两周第一次把教材通读了一遍(甚至知产这科当时还寄希望于回国后上课再直接学导致教材都没看过);法考部分我也还没来得及听商经法和理论、三国。因为6 月中旬以后到整个7 月基本在准备期末到处玩耍,8 月到家一阵后才开始冲刺法考,最终只是侥幸低分飘过。所以这个阶段无论是相较我自己的计划,还是相较于周围准备法考的人,我都是失败的,不过一些犯错的教训和特殊的心得也可以与大家分享:

1 、民法和刑法其实是每一个法考人都会花较多时间、学得比较细致的科目,一般都要二十天左右,我大概给了这两科多一周左右的时间,在法考备考的同时着手一点考研复习。在一开始老师的选择上我也倾向于比较理论化的老师,像是民法我选的是钟秀勇老师,老钟虽然语速慢废话多,但他讲解时会把概念讲得很清楚,有很多拓展的理论知识;刑法我跟的是柏浪涛老师,柏神的特点就是细致,也有听一点徐光华老师,徐的讲授更贴近我们上课所学的那种体系、观点。再者,法考备考时我们可能一开始不怎么注意大的框架,其实在听法考网课、刷真金题的同时刚好可以对照考研教材的体例安排,去初步复习整理考点。我自己是先大致看了一遍民刑的教材目录,在看完一些法考视频后,留些时间去看看对应章节的讲义内容,留个印象方便之后的冲刺。

2 、商经法是与考研六门重合稍小一点的科目,但在近两年的法考中是c 位出道,在去年的法考主观题中感觉比重甚至大于民法。其中商法部分和民刑一样与实务联系紧密需要扎实的理解、掌握,而经济法部分则涵盖广泛十分细碎,知产也在里面,不是能快速过的一门,我当时八月才学商经法在这里吃了很大的亏,因此准备法考的小伙伴务必重视商经这块,尽早复习!

3 、法考务必注重及时做题、及时回顾。因为复习完第一遍民刑后就开学了,中途还有几次旅行,所以其后诉讼法、行政法的复习我都处于一种“ 赶进度”的状态,有空闲的半天就开着电脑听课,连续听上六七个,听完有时也没有什么精力做题,还有时是因为错误率太高影响心情而没有做完,于是乎题就做的断断续续,后来时间更紧张也没机会把题补完,也就是基本上我只是听了视频而已。再加上我致命的7月玩耍,整个备考过程中断了,等到8月再捡起来就什么都不记得了!想做题也是一做就错,十分酸爽、十分慌张。相比之下,我同学和我一样在回国前后暂停了一阵法考学习,进度与我类似,但她前期听课每科都有及时做题,而且平时没事的时候也有用法考app 刷已经听完课、做过题的学科的真题,回国后恢复备考状态就比较顺利,最终也高分通过客观题。我想唯有做题才能检验学习成效,刷题也是降低后期回顾成本的好方法,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 沉迷”于听视频赶进度,那只会带来虚假的“自我满足”(再次手动掩面哭泣),还有就是最好不要中断备考的过程,效率会大大降低可能还不如开始的晚但高度集中学习的同学。

4 、但是假如有朋友不幸和我一样,由于自己或是外界客观原因,倒数一个月了,c位大佬商经还没有学好,前期学过的课程做题不够,也请不要放弃,尽自己所能弥补,还是去考场走一遭,毕竟法考的通过率还是挺高的,而且也没有考研那样严格的小分要求。最后一个月我是参考了蒋四金的说的主攻小法、理论法,也就是偏重记忆的这类,因为民刑想要有质的提升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可能来不及(此条仅限于前期投入不够、对法考成绩要求不高的童鞋哦)。当时主要是用了指南针三小只的冲刺背诵书,在刑诉、民诉、行政法上花精力较多。其实我走进考场和走出考场心里也都是没底的,也眼见着一些同学因为觉得复习得不好、来不及而放弃备考,没去考试或是只是去走了个过场,但结果出来大部分后期还在坚持备考的人都过了,当然前期投入多的明显考分会更高。我最终也靠着还过得去的公法卷惊喜飘过~

5 、英语复习在客观题学习期是一个预备阶段,并不需要占用法考学习的多少时间。因为当时手头没有纸质的张剑黄皮,我并没有做真题,主要是在app 上背考研单词。我比较喜欢用的是知米背单词,个人感觉它配的例句比较恰当,更有助于掌握一词多义,而且这个app上还可以选择背词组,回国前背了两遍。还有就是之前也会不定时地会在公众号上看一些英语文章,像是soren 的经济学人双语阅读(强推!)和中国日报双语版,在这个阶段我也下意识地看得更勤些。此外还有何凯文的每日一句, 助我逐步探索考研的出题特点。其实看文章和看每日一句与背单词是一个紧密的双向互动,阅读时遇到生词背单词的动力来源,也是巩固单词的契机所在,所以预备阶段不管做不做题,一定量的阅读是很有 助的。

三、考研冲刺阶段

我真正意义上的考研复习也是在客观题结束后第二天开始的,尽管这不是我的本来计划。客观题结束后在心态、学习方式、学习状态都需要有一个向考研进发的转变,我是以开始周总结这一“ 小仪式”进入这个新阶段的。周总结真的对于我这类懒人来说是使自己能保持一个基本的“努力”状态的“良器”。每周回顾一下自己做了什么,不至于对自己过度失望而直接放弃,也可以明白自己还有哪些因为怠惰没有做而keep going,同时也可以为下周做一个大致的打算,有了目标就不至于日复一日全天咸鱼。

(1 )主观题考试前

客观题出成绩前本来是对过法考没抱希望,第一周就专心学习知产,因为完全没有学过,除了看人大版教材,还看了王迁老师的书,里面有很多生动丰富的例子,推荐给大家~晚上就听老钟讲知产的视频加深印象。

发现幸运通过客观题后,我就又进入法考备考了,但更有意识地和考研复习进度结合:第一遍民刑的复习主要是还是以法考为主,听主观题的课,还有做官方指导案例。

诉讼法和行政法还是沿用的三小只,因为考研没有重合,所以加起来大概一周多,也是听课加指导案例加书后面的真题,只过了一遍。

比法考同学花更多时间的可能是理论法上,用的是杜洪波老师的主观题讲义,里面有宪法和法理的内容,虽然最后发现考试只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过学理论法的这段时间我本来也是以考研为主,配合讲义比较细致地看了人大法制史和中国宪法(黄皮)教材;之后又听了杜的冲刺背诵讲义,很薄主要就是中特理论,类似于考研政治背诵,几张思维导图就可以全部记住,最后考试也是记住这些论点就完全够用了,额外收获是课程里面讲授的各类答题技巧,像是如何拆解读懂题目,如何更好地组织答案,这些是完全可以用于考研中法理学部分的答题的。期间每天晚上还有刷民刑的题,这里要推荐一下觉晓网页,这家的主观题模拟系统在去年是最仿真的,计时还有ai 批改功能,在上面每天做两三道。

到最后一周多以防万一多急匆匆补学了商经(事实证明很有必要,除选做题外商经在主观题中仍是主咖),还有就是听各位老师的冲刺视频再“ 临阵磨磨枪”,在觉晓网页上做了一两次全套模拟感受感受。

这个阶段我也开始了正式的英语备考,为叙述方便总结在文章末尾。

(2 )主观题考试后

主观题结束后大家可能会信心满满,觉得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考研了,但也可能很快心态就崩了……

专业课:此时已经是10 月中旬,大部分人都会意识到是开始背诵的时间了,一开始那种“就剩背诵”的轻松幻想很容易被真正开始背诵时的艰难打破。我是那种很难干巴巴地进行背诵的人,必须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背景才能记得进去。所以我又不得不开始了第二轮教材+ 讲义阅读,分上下午一门理论法一门应用法,但这次是精读,有一个自己思维的整理,每天看完一部分内容后会大概回顾一下,但算不上背诵,每科大概要八九天。回想起来这个教材和讲义的精读梳理实在应该在法考准备初期完成!

11 月中上旬就真的进入了专业课背诵冲刺,到考试前,考试通的背诵讲义,我大概每科背了两到三遍,临考前三天又争分夺秒地看了一遍。但我的第一遍是坐在图书馆里的默背,大概是迅速回顾一章然后就在脑子里默背这一章内容这样,还是上午一科理论法下午一科应用法,换换脑子。真正的“ 脱稿” 复述式背诵有的科目可能只有一遍,有些科目甚至没有正经完成这一遍。印象中在完成第一遍后开始第二遍时最为崩溃,明明是一两周前刚背过的科目,到第二遍又像是没有背过一样,完全是从头背过,一方面很焦急觉得肯定来不及了,另一方面还觉得自己很愚笨,连最简单的基础知识点记忆都做不来,但其实这可能是第一遍在记忆上投入不够导致的,还有就是这也是正常的背诵规律,记忆就是要靠多次的反复,当我们进入第三遍背诵,会发现这种“ 需要重来一遍” 的对考点的陌生感会减弱不少,但仍会存在,所以进入这个瓶颈期的小伙伴一定要坚持呀!其实当时我也是有些想要放弃,毕竟本来自信心就不足,絮絮叨叨和朋友家人倒了好多苦水,浪费了好多时间,幸而得到了好多鼓励和肯定,也是刚好这个阶段看到考试通的“心理按摩”贴提示意识到“背了忘”是很常见的,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关键是要“忘了再背”、逐渐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心里舒坦了不少。还有就是如果特别丧了,不妨稍微停下歇歇调整一下心情,我是听从好友的建议每天的图书馆正式复习前在书架间看了看闲书(薄薄的那种),可能文学确实有治愈的功能吧,确实感受到不安的心平静了许多,有种轻柔版满血复活的感觉。

因为我本身专业课复习得并不到位、考得也不理想,所以在这个方面除了以上的心态调整经验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干货了,倒有些零散的反思和tip :

l 法考备考初期就尽量精读、梳理完考研教材和考试通讲义,后面冲刺期压力会小很多,而且最好全面阅读学习(后期第一遍热点学习也是如此),不必像背诵阶段仅关注重点考点,毕竟考试也许会考到冷知识。

l 背诵记忆务必到位,达到结合宏观框架基本能自己清楚复述(未必高度一致但能言之有物)的标准,否则也许只是自欺欺人,一上考场就有些模棱两可(自认为基础不错的科目也不要掉以轻心!)。

l 第一遍背诵后,像法制史和刑法的重点罪名基本构成要件这种记忆为主的十分明晰的重点或是需要记得很牢的点,可以用anki 之类的记忆卡软件制作记忆卡片,在第二遍背诵前、复习其他科目的空闲时间(因为我是不同科目交叉背诵的)拿出来复习复习,减缓遗忘程度。

l 考前模拟很重要,我最后阶段过于匆忙完全没有尝试掐时答卷,结果就是第一场专业课时间不够(血的教训),在本来就有触及知识盲区的题的情况下做题时间还没分配好,卷都没答完······ 考完出来就想弃考下午场了,虽然还好没有······其实有了上午的经历,下午场心里对自己的做题速度、题量、时间分配有了个印象就顺多了······所以考前也许哪怕能模拟上一遍也是好的。

l 最后就是再一次—— 不要放弃!不管复习得自己觉得有多么艰难,考上的希望是多么渺茫,只要不是完全没复习,只要开始了,就请坚持走下去,有可能我们所做到的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还有可能我们就是好巧会被好运击中,坚持下去也许有惊喜呀!

政治:除了主观题准备阶段零零散散地看了和法考有重叠的中特部分,我的政治复习都是在主观题之后,心里其实也担心来不及,所以一开始是比较赶的,视频基本没看。在第一遍的专业课“ 阅读”阶段,我大概按每天三、四章的节奏看 的精讲精练,老实说即使有文科生的底子干看书也十分痛苦,每天九点半到图书馆就是先开始赶政治的进度,不知是不是对比衬托的原因,每天到了接下来翻开讲义准备复习专业课的时刻我反倒有种莫名的快乐。晚上九点半或者十点回寝室后我就做对应章节的 一千题。其中政经部分还是需要好好理解的,有专门听 这几个小节的精讲视频。两周左右我就结束了政治第一轮,之后有用 的小黄书,每天晚上睡前随缘按章节默读几遍里面的必考点。

“ 中场休息”到12月初,肖四出来前就是每天抽点时间重刷一千题里的错题,可能中途断有点久,重做时已经没了政治选择题的熟悉度,很多知识点就像完全没看过一样,错题还是错,肖八出来后做肖八选择题错的就更多了,心里还是比较紧张的,于是在计划外又每天抽点时间靠 的小黄书翻错题对应的知识点。主观题复习我可能比较冒险,因为后期专业课复习时间紧张,只看了肖四的四套主观题,基本上就是在考前倒数一周连问题带答案背了两遍肖四,临考前一晚又背了两遍,从20 年考研来看肖大爷还是很可以的~

回顾我备考中的困难和考试实际,我想我去年的政治复习其实是有两个大缺漏的,一个是时事热点部分预留时间不足,但就20 客观题来说热点题占比很大且选项相近其实很易错,希望小伙伴们在后期重视这个部分;二个是第一遍复习为了赶进度直接看书效果不佳,虽然结束得快但忘得更快,且中间中断过后很多知识点需要再次复习,效率实际更低,也许搭配视频每天少看一点,一次性把考点弄清楚更棒。

英语:英语复习的时间线有点模糊,可能因为它贯穿了我整个复习备考过程,几乎没离开过吧,总的来说法考之后是背了三遍单词,做了两轮真题。

客观题之后还是拿app 背的第三轮单词,成为起床后第一件事,其间会陆续加入做阅读之类碰上的生词。

第一轮真题是从2000 年的做起做到16年,每两到三天能做完一套,具体来讲就是每天两篇阅读+完形或信息匹配,每两天做一篇翻译,掐时完成,加上对答案批改其实每天也不会超过一个半小时,对我来说更像是每天复习生活的一个调剂品。考主观题的前一周多断开,考完后又接上,大概11 月上旬就刷完了一遍,之后就主攻专业课,没有立刻接着做第二轮真题,但每天还是会以何凯文每日一句保持一点手感,还有就浏览一直关注的公众号里的一些外刊新闻精读之类。

11 月下旬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大概是从17 年做到10年的样子(18、19的留在考前最后模拟)。做真题期间也有过一段时间是仿佛文章能看懂,但是具体做题时还是会错不少,刚好有个契机去听了几讲考研英语阅读的视频课,开始尝试更细致地观察选项和设问,揣摩出题意图,发现一些做题技巧并不是故弄玄虚,确实是有 助的,尤其是当自己在选项间摇摆不定时,借助一些常用的技巧能更顺利地做出排除法,所以小伙伴们如果也进入了题做挺多正确率没见长的情形,或许也可以试试阅读技巧课,重视真题的解析。

最后作文我算是临阵磨枪吧,考前倒数一周的时候看了一遍王江涛,因为专业课复习得不好也没有时间去背作文,主要是看了小作文也就是几类常考应用文的模版,加上先前读外刊的写作句型积累,也还算能应付吧,最后英语的成绩还是挺满意的。

零零碎碎、啰啰嗦嗦地回顾反思至此,依然觉得这次能上岸实在幸运,整个备考历程是有很多遗憾、很多错误的,但还是分享给大家,或许刚好可以做“ 反面教材”警示各位,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尽量准备地再更充分一点、再更投入一些;或许还可以侧面激励一小部分现在或是接下来有放弃念头的孩子,看呀即使像我这样匆匆忙忙、跌跌撞撞,坚持复习下去maybe 能撞上一个梦想ending,迎来一个惊喜。(也在此感谢在国外和国内那些“盲目信任”过、暖心鼓励过、无私 助过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是他们的支持促成了这个“菜菜子”最终的坚持,感恩!愿自己可以好好珍惜这个好运,在未来的日子弥补那些遗憾,不忘初心,踏实前行~)

第一、考研的本质和真相。

考名校,尤其是考顶尖名校,落榜的肯定占大多数,“九死一生”的概率毫不夸张。但是,这是考名校的代价,而且是所有人在一开始都知道的一个大前提。

考名校,不会有一个神仙告诉你:你今年可以考上人大,然后你再去心无旁骛的努力去学。这是不存在的。而是你要心无旁骛的努力去学,才能提高你考上人大的概率,并且从方方面面去提高你的概率,才会更大可能的去促成考上的结果。

而绝大多数考生,在这个结果未定的情况下,努力起来,就时而松懈,时而紧张。这都是考研的真相,备考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也从来不会如自己设想的那样顺利进展,如果一切都是顺利的,那么,有什么障碍还能懒得下百分之八九十的同行者呢?

考名校的难度和名校无关,和你本科也无关,最关键的只是和你备考阶段的状态相关。就像本文作者,考个360到370左右,难道很难么?并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甚至把各科分数分解一下,有些科目,哪怕是你刚及格,只要还有优势科目的存在,都是可以考上的。

所以,天天强调考研真实的样子,并不是无用的内容,而是让考生接受和把握好规律,能够沉下心去学习,一个正常的大学生,只要是能够沉下心学习的,水平就没有不进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看到了那些考上人大的同学,在备考阶段,也总是完不成计划,也总是有懈怠的日子,也总是有迷茫犹豫的时候,你就会在自己出现这种状态的时候,不至于那么慌张,更不至于随便就放弃。(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这是哲学规律,也是客观事实,没有人可以完美的实现理想,同理,在复习中,也没有人可以完美的落实好计划,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考不上。接受了这一点,不就能减少恐慌,更心安的去学习么?心安的学习,效率不就高了么?效率高了,不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度了么?进而进入到良性循环中。)

如下这些文章,要多看看,每个阶段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第二、政治英语,为什么考名校的分数反而不够高?考一本的高分反而多一些?

本文的作者,平时也并不是很自信,哪怕来自武大,考人大,也受到了很多的劝阻,甚至身边的同学也都会告诉她选一个有把握的学校,或者选本校。尤其是在一开始择校的时候,看着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十,自然是很害怕的。可作者有个非常牛的视角,那就是看着那些考上人大的,很多英语政治都是70分上下,自己对专业课信心不足,但是政治英语可以弥补个十来分。毕竟,政治英语考80分并不是难事。

有时候,会看看那些考研就考普通一本这样学校的考生成绩,这样的学校生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二本三本,同等学力等,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政治英语成绩到80多的反而更多。这个现象其实很有启发。

【英语拿下80分!】比较符合规律的考研英语全程复习步骤和参考资料!

英语和政治,全国统考,一样的题目一样的答案,为什么考人大的,生源本身就优秀很多,反而多数都是考70左右呢?

就是因为:在备考的过程中,考人大的这一波,一直受到自己是考人大的,所以,一切都要做的更加完美,一旦做的不完美了,就容易念叨考不上了,没希望了。一旦思维上没希望了,行动上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直接放弃,或者直接打个酱油。本来有考80分的实力,可一旦放弃了,一旦停止复习了,别说70分了,就是50分也是经常能考出的成绩。

所以,只要你选定了人大,那么,就不要再反复的关注他的录取比例,不要关注其他人的复习状态。只要你把知识都消化了,考的分数肯定会更高。尤其是政治英语这样的科目。

泽言忍语——你要靠什么考上人大?

可大部分考生,在“考人大,追求完美”的高下之下,多少人到现在连单词都还没彻底掌握,做阅读题目,错题率还非常高。值得反思了。不要总是走到复习的中期,甚至是冲刺阶段,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陷阱,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为什么自己没有早点避免呢?

不过现在也不晚,毕竟很多人真正进入状态,也都是像本文作者一样,七八月份才找到复习的感觉。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复习阶段,能够更好的认识好考研的本来面目,不要因为背诵了一遍没记住就慌张,也不要因为今天计划复习10小时,结果才复习了9小时就懊恼。

尽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的心无旁骛,去复习,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第三、状态的解决,没有一个固定的操作流程,和一个特效方法,但是,可以有一些很好的思维优化的入口。

很多考生,会说:你说那些有p用?毒鸡汤,没用的废话。我都知道,但是我就是不想学。或者说,你做好了一桌饭,不给个勺子又有啥?

这样的考生不在少数。不想学,学不进,是因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更多的就是因为自己行动力差或者设想的应该这样复习,结果自己没做到,又或者是把人大的难度无限夸大了,所以灰心了。

在这个时候,谁也不可能告诉你一个特效方法,然后你一听,你就猛的就有力量了,猛的就很想学了。。这是不可能存在的。

自助者天助。有一桌子饭,你起码去把你的手抬起来,你就会发现,勺子就在你面前。而不是让别人喂你,喂是喂不饱的,因为叫不醒装睡的人。如果你愿意梳理思维,愿意去认识真相,去接受复习的客观规律,知道原来那么多考上的同学,也都是复习不完的,也都是经历煎熬和坎坷的,也都是要反复记忆很多次才记住的,那么,你就不会那么容易灰心和绝望,甚至还会不断地萌生希望,有了希望,自然行动力就容易上来。

就像作者,虽然并不自信,甚至备考过程中,我还很严厉的怼过一次,但是,她的独特认知视角和扎实的行动力,让她有了这份“侥幸”,不仅考上了人大,还过了法考。为什么她有这样的“侥幸”呢?因为哪怕她不够自信,哪怕她面对人大也有点惶恐,可是觉得好好复习可以让政治英语有优势,以及从来没有停止的行动,让她顺利的过关了。

可很多落榜的考生,是多少不自信的时候,就直接停止了行动,直接放弃了呢?

更多今年最新的成功经验,大家在迷茫的时候,可以多读一下,文字是有力量和指引的作用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