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羌族礼仪的生命教育内涵_社会_仪式_个体(民族考研加分吗)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羌族礼仪的生命教育内涵

羌族礼仪的生命教育内涵

从羌族生命礼仪中的“尼米泽格”新生之礼、“芋格吾”成人礼和丧葬之礼来看,羌族生命礼仪蕴涵着民族教育的浓厚文化性格和精神特质,而民族教育的这种文化秉性又使得民族教育本身以“和谐之道”传承文化,成为羌族聚居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生礼仪的生命教育内涵

在羌族生命礼仪的“尼米泽格”新生礼中,羌族人民对新生命的重视、期待是以尊重生命规律的方式进行的。新生儿的诞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激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向往。“庆满月”则体现出个体自然生命向生命基本社会性的转变,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需要与他人和谐相处。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其教育内涵在于通过血亲的力量让新生儿的自然生命得以延续,以新生礼仪庆祝的象征方式界定其家庭成员身份,并使新生儿获得族群、社会的祝福和认可。羌族人认为,人的生命是独特而又无比珍贵的,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降临,在获得家庭、社会祝福与认可的同时,都无疑承载着人们对其的厚望与期盼。比如,在羌族“尼米泽格”新生礼中,通常要举行“抓周”的习俗活动,即婴儿满周岁时,在桌子上放置书本、笔、纸张、钱等物件,让婴儿自己尝试去抓取,羌族人们认为婴儿最先抓住什么,就预示着这个婴儿成长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事业和成就。羌族人们总是对新生命寄予无限期望的,既希望子女未来能绽放出人生绚烂的光辉,为家族和社会作出人生独特的贡献,成为家族和社会可以塑造的栋梁之材,实现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的无上荣耀,这种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是值得肯定的。羌族生命礼仪呈现出的教育过程是一种生命自然展开的过程,并无“规制”存在,“尼米泽格”新生礼的教育目的在无形之中达成,在一种庆生的环境中使民众逐渐懂得生命、社会、事物之间休戚与共的复杂关系。

(二)“芋格吾”礼仪的生命教育内涵

在羌族“芋格吾”成人礼中,成人礼施行的礼仪空间、参与主体、物质载体以及仪式细节,都对行礼者认知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更迭与新生起着正向与积极的示范作用。仪式本身具有的文化规定性、个体表现性和活动社会性特征,仪式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价值与情感价值能够连接起礼仪中人心灵世界精神感知与仪式空间物态表层的内在一致性,能够吸引仪式场域内礼仪观众的充分关注与认可。在整个成人礼的施行过程中,仪式参与者并非纯粹单纯的仪式参与与体验,他们通过“芋格吾”仪式的活动项目对生命之本源、生命之成长、生命之珍贵的内涵与意义有了更为真实、更为真切的认知和感悟。成人礼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为本民族中的新人传授生命成长、生命延续之奥秘,更是着重于在刻骨铭心的礼仪庆祝活动之后,戏剧性地改变了其在家庭中的权责义务和族群中的身份地位。这种转变有利于成长中的个体生命能够更勇敢地挑起家庭发展和族群壮大的重任,有利于激发起他们敢于克难攻坚、敢于担当的人生勇气和浩然斗志,仪式实际上寄望于将个体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通过建立美好的共生共融关系,赋予每个新人一个崭新的角度来思考生命之独特、人生之意蕴、族群之关联并深刻认识本我、追求超我、突破自我,最终创造并实现个体生命之华丽转变的人生乐章。

(三)丧葬礼仪的生命教育内涵

在羌族的丧葬礼仪中,羌族民众对“恪守孝道”、“生命之逝”、“生命秩序”的认识有着民族的独特认知和感悟。生命历程作为个体有意义的生活过程,个体生命理应积极融入到社会之中,懂得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特别是又能让父母感受到子女对其的精心照护,使其晚
民族学考研羌族礼仪的生命教育内涵_社会_仪式_个体(民族考研加分吗)插图
年尽得其乐、绽放晚霞的光辉。因此,羌族人们对生命转化的态度相对“超然”,把生命转化看成是有始有终的生命交替与自然回归的应然循环,是每一个个体社会生命向精神生命的必然转化。

比如, 众人亲友、释比在《宽慰大命》[4]中则唱道:

自古生死,如有天地。高不过天,天也有云盖时。宽不过地,地也有断岩崩山时。飘不过云,云聚久要散。光不过日,太阳有落有收时。塘水满回流,数开花有谢。月有圆有缺,星有闪有陨。人命强不过它们,它们也强不过生死。万物都有归收时,有死就有生。不病的没有,不老的没有,不离世的没有。

最高的雪山,有白的时候,有转青的时候。高山香木柏木大雪纷纷,枝也有弯,叶也有黄,根也有枯。杉树桦树,是国若刮巴尔的树,插在纳萨顶上,最为神圣。老了要来,空心要来,枝桠要断。不病的没有,不老的没有,不离世的没有。

高山流水,九沟九槽。河坝河水,翻浪跳花,悬崖溅瀑,水瀑箭快。寒冬数九,冰雪来临,水枯石现,树枯叶烂,冰冻水竭,山寒沟老,不病的没有,不老的没有,不离世的没有。

这样的生死观念正好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构成羌族人们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而这种生命观的“精神涵养”与丧葬礼仪这种“活的教育”形式密不可分。羌族人们对待生死有自己的独特观念,认为“生有时,死有路”,人的一生犹如草木春秋,有其自身的自然的生命发展变化规律。[5]从羌族丧葬礼仪中的活动事项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其最为本质的生命教育内涵,即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临终关怀以及不忘先人、继承遗志是子女应切实奉行的生命伦理规范与基本道德准则,村寨里人与人之间互敬长者、礼让老人也是基本的伦理交往原则。羌族生命礼仪是一种重要的活的教育形式,而这种教育无疑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民族教育体系的综合保障才能发挥生命教育实在的应有之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