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数据分析,看完你就知道竞争有多大了(附考研原因分析)(考研大数据分析报告)

原标题:考研大数据分析,看完你就知道竞争有多大了(附考研原因分析)

历年考研人数对比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根据部分考试院披露的信息,四川、江苏、辽宁增幅分别达到46%、18%、16%。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

 谁是考研“爱好者”?

  如图,年龄阶段为20~29岁的人最关注考研,跳过30~39岁,40~49岁的年龄人群为第二大关注考研的群体。为什么在40~49岁的人会出现关注考研小高峰?不排除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子女正处于即将考研或研究生阶段。

 男生vs女生,谁更关心考研?

  男生和女生,谁更关注考研?3月21日—23日,通过百度搜索“考研”一词的男性比例为57%,女性为43%。相比之下,更关心考研的不是女生,竟然是男生!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考研大数据分析,看完你就知道竞争有多大了(附考研原因分析)(考研大数据分析报告)插图

  全国关注考研的城市排名 top10 分别为: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天津、郑州、成都、南京、杭州和重庆。显然,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也较为靠前。那么,经济与教育的联系,不言而喻。

哪些专业比较受考研人的喜爱

从图里可以看到,医学生读研的人数占比重最大,有25.4%,而管理学最小,只占8.3%。

全国有近三成的考研学生是选择了在读研时转换专业

从这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

管理学:本科已经足够,读研意义不大

很巧的一点是,管理学考研比例最低,而跨考比例最高,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学专业不太“受人待见”?

有一个说法叫“管理无学”,大概是说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稍微有点勉强。学管理学的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

确实,管理学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研究对象无处不在,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很多人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

这也是很多人对管理学的普遍看法。可其实管理学也有其优势——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

医学:选择继续深造,实有几分无奈

从图可以看出,跨考比例最高是管理学,最低的是医学,差别悬殊。医学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这样看来读医学的小伙伴对本专业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般来讲,报考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 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

△ 对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

而医学生考研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据学医的小杜说,“基本所有的三甲医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户口),但是相应的社区医院招聘则条件会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个社区医院,可能本科学位就足够。可苦读了这么多年,谁甘心呢?”

至于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人那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医学生课业非常繁重,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早上去实习,下午没事就不去医院在教室或者宿舍复习。考本专业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精力去跨专业考。

工学:参与项目是主流,考证也是不错选择

工学生的考研比例以及跨考比例都不算高。有读通信工程的工科生说:“工科生更多是倾向于就业,很多人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大家普遍认为,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而读研的人基本都是在大一就规划好了,因为要先找准导师。对于工科生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之后的影响非常之大。”

确实,因为工科生除了读研之外,还可以选择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这些都含金量非常之高,有些证,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言,考证比考研更加受人青睐。

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工作

较低的读研比例,和较高的跨考比例,可能让很多外专业的人很意外。

本科读经济的世军笑着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学科名骗了,感觉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其实经济学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大多数读了本科恍然大悟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工作。不过外专业考我们研究生的比较多,你要真想读经济学的研究生,压力很大的。”

文学:本科就业没烦恼,虽与专业相关性不大

读研比例比历史低,跨考比例比历史高,或许是因为比历史学好找工作吧。

读汉语言文学的小乐说:“其实文科虽然听着挺鸡肋的,但找起工作来也不难。很多公司文职都有很多需求,只要不眼高手低,找到一份相对心仪的工作其实难度不算太高。”

当然,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毕竟他们的学业较为轻松,公考对他们而言也比对其他专业友好很多。

 考研人的账单:一年考研花多少?

  从备考到考研结束,大概需要花费多少人民币?有人寥寥几百圆了名校梦,有人花费上万勉强过线,那么,一场考研下来,大部分人的花费是多少?

  调查结果显示,17.1%的人一年考研花费在1500-3000元,考研花费在1500以下的人数比例为25.4%,其次,考研花费为3000-5000元和1万以上的人的人各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21%。被调查者当中,花费在5000—1万的人占比15.5%。

  总之,考研不易,抛开时间成本,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当然,如果如愿以偿考上了,相信投入回报应该还是相当可观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