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工程师,也是设计师如何在“卷上天”的清美科普视传考研中…(我是工程师叫什么)

桑阔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科普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院校|吉林大学
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初试 ??|396分
英语 ??|88分
政治 ??|70分
专业一|118分
专业二|120分
?前言?
2022年3月29日上午9时10分,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上查到录取状态为“初步录取”,至此,历经1003天,我的考研之旅终于落下了帷幕,但我人生中新的篇章将自此始。对于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的三跨考生而言,这可以说是一场持久战,而最终取得的胜利绝非我一人之功,我要感谢所有给予我指导和 助的老师们,感谢始终坚定地作为后盾支持我考研的父母家人,感谢默默支持我为我加油鼓劲的朋友们。
接下来,我将细致地回顾梳理我的考研之旅,希望能够给正在或即将进入考研之路的同学们,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大跨度、零基础的同学们以一点微小的 助。
关于我为什么要跨考视觉传达设计,其实是有一个小故事。2017年毕业后进入车企工作的我,其实也一直在体验和探索适合自己前进的道路。2018年6月的一个休息日,我偶然地在微博上看到了一篇使用ai绘制矢量油灯插画的教程,而后我兴致勃勃地安装了软件并跟着教程一步一步操作,最终得到了下面这张矢量油灯插画。
这张图至今都保存在我的手机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甚至认为它是我之后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的起点,有一种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的意味在。而后以此为契机,随着对软件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和对平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我设计出了自己的第一张名片、第一张海报,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它们都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小部分,同时也产生了系统、深入地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专业知识的想法。经过深思熟虑,2019年离职后便投入到考研的征途之中。
在决定考研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重要的选择便是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选取。在浏览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各个专业时,“科普视觉传达设计”这八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的专业简介上写着:“本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信息的视觉化传达、视觉语言的探索、设计创新与整合表达的综合能力。从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分析与表达到设计构想与实践,培养面向科学知识与科普信息的视觉化设计、科普展览的视觉形象设计、科普产品的品牌与包装设计、科普信息数字化传播界面设计等领域的设计人才。”这使得我眼前一亮,由于我从小就对科普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到反应堆工作原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小至微波加热原理、防疫选取何种口罩,这些科学知识我都饶有兴趣地了解过,并且也乐于将这些科学知识讲述给他人。科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既面向科普又能够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知识,真的非常吸引我也很适合我,所以没有再过多地思虑,便将其确立为我的目标。即使是在2022年科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半缩招的严峻局势下,我依然坚定地选择报考科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所以,也希望同学们在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的时候,能够多多思考自己与报考专业的适配性,报考专业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否能够发挥出你的独特优势,此时不妨多花一些时间。确定了这些可以让你在后续的备考过程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变数,依然能够保持泰然自若和足够的劲头。
对于这个问题,我选择了后者,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完全是从零开始,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都相当薄弱,需要恶补的东西很多,边工作边备考无疑会增加很大的难度;其二是工作的两年时间我也一直在有计划地存钱,而这笔积蓄为的就是在某一天我有所行动之时可以派上用场,这样即便是脱产备考也完全不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达成目标的那一方。
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方面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分享的很多具有实操意义和细致入微的经验了,所以我会主要谈一下自己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
首先一点,如果大家去分析一下历年成功被美院录取的学长学姐们的成绩,大家会发现这些学长学姐们的成绩基本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各科分数呈现出一种均衡的状态。通过这一点也希望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能够统筹推进四个科目的学习,不要厚此薄彼,不要抱持一种一科的短板靠另一科分数来补足的想法。优势科目的优势要稳固保持,劣势科目要尽力去弥补和提升,这样才能以最为稳妥安心的状态迎接考试,避免在临考前的那一段时间无限放大对于准备不充分科目的担心。?

政治和英语?
对于政治,还是经典的论断:“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千真万确,所以大家在收到1000题、8套卷、4套卷后,多去刷题多看错题,总是没有毛病的。而对于主观题目,我个人认为4套卷的20道大题完全够用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给大家足够的政治话术,大家活学活用即可。
而英语科目,虽然我的分数比较高,但是并没有什么普适的学习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只是单纯地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这方面也是请大家去学习其他学长学姐高效提分的经验方法,也衷心地祝愿英语科目薄弱的同学都能够跨越这个科目造成的阻碍,安安稳稳地收获好成绩。?

关于史论?
首先,作为两门150分科目之一的史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史论科目的学习,我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本次考试只拿到了118分的成绩,但从知识的储备、运用以及行文论述等方面我都有信心向130分发起冲击,最终未能达到目标的原因是,我在考试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上出现了失误。正常来讲,三道简答题一题分配30分钟,算上其他的时间损耗简答题部分占用100分钟,剩下的80分钟分配给论述题是合理的。我是这样打算的,但是我前面的三道简答题写着写着就写进去了,最后只留出了50分钟给论述题,结果导致论述题虽然行文结构上是完整的,但是阐述的论点是模糊的,提供的论据是不够典型的,整体看来这道论述题的完成度其实只有一半。同时由于时间不足,字迹也变得潦草不够美观,自然这道论述题不会拿到理想的分数。
鉴于史论科目的题型近三年每年都有所变化,也是希望大家在考场上拿到卷子后还是尽量有一个清楚的时间规划,并且严格执行,不要像我一样犯这种低级错误,尽量保证各个题目的完成度是一致的。
其次,在备考史论的时候,老师也一再强调名词解释背诵的重要性,一条条的名词解释虽然数量繁多,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一砖一瓦,有了这些砖瓦才能筑成高台楼阁,简答论述中给出的论据也皆出于此。所以,大家一定扎扎实实地去背诵和记忆这些名词解释。而且这些名词解释最好还是要自己整理,虽然我们会拿到梦清提供的中工、外工、现代设计史的核心笔记,上面已经有了很详尽的名词解释范例,但自己整理出来的材料更符合我们自己的思维逻辑,在记忆阶段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也是建议大家能够多多看图,多多落实到写上。多看图,非常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代表性作品的记忆,在描述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去组织语言会显得更加灵活。同时多将背诵的知识输出于纸面,毕竟最后的考试是需要我们书写的,有的时候背诵时很通顺的语言在默写时就会变得生涩,而这也是在最后的阶段进行多次史论模拟考试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于手绘
嗨害嗨,来了噢,谈到手绘真的是百感交集。2021年末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是我第三次报考科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了,2019年具有试考性质的第一次和2020年第二次考试都因为手绘分数没有过线而无缘复试,终于,在本次初试环节我拿到了120分的手绘成绩。虽然是不高而且相当惊险刺激肾上腺素拉满的分数,但对于我来说却弥足珍贵,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妈呀)终于能够进入复试环节了。
首先,作为零基础的三跨考生,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在手绘这方面,我具有天然的劣势!
2019年。从7月份开始进入备考阶段,在手绘方面确实是非常迷茫,虽然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动过笔,以至于手绘能力经过了十余年的岁月后已无限趋近于零。但由于自己非常喜欢用ai去绘制一些矢量插图,因此我便尝试着将这种计算机矢量插画的特征融入到我的手绘中,其结果是虽然画面的确很干净很整洁,但是过于依赖尺规勾线导致画面呈现的效率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缺少塑造的单线平涂往往要依靠更多的元素去丰富画面,一张图通常要画上一整天或更久,而这显然是极其不适合考试的。
同时这种画法的另一个缺点是一旦提高速度,线条的精细程度就会垮掉,画面质量会直接跳水。所以在第一次考试时虽然我尽力地提高速度维持质量,但依旧是捉襟见肘。再加上2019年对于素描的考察,就非常没有悬念地以95分的成绩结束了此次考试。
2020年。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验,我认识到了绘画基础的重要性,并不是非常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素描,而是我认为对于素描的学习能够加强我的造型能力、对于光影关系的理解以及非常重要的塑造能力的提升。因此我找到了家这边高中负责孩子们艺考的美术老师,并进行了约一个月的素描课程学习,以下是我的一些素描练习。
所以,也非常真诚地建议像我一样零基础的跨考同学去好好地学习一下素描,真的会对手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裨益。其次便是以防考试再次出现对素描的考察,相信在去年的考试中也有不少跨考的同学吃了素描的亏,因此补足这一环节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2020年的考试中,我采取了先上色后勾线、半平涂半塑造的画法,因此这次考试的时间规划上也更加有余裕,这一年的考题是“少
我是工程师,也是设计师如何在“卷上天”的清美科普视传考研中…(我是工程师叫什么)插图
即是多”,恰好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现代主义理念。所以,我分别以紫砂壶和巴塞罗那椅为主体绘制了两张装饰画。出了考场以为今年手绘过线有望的我,在2021年2月26日再一次遗憾地以105分结束此次考试。
2021年。在接受了二战失败的现实后,我很快收拾好情绪并下定决心三战!这一年国内的疫情也较2020年有所缓和,所以我报名参加了梦清的暑期班,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选择非常的正确。在暑期班,我将2020年的还原考卷拿给陶学长,陶学长非常精准地指出了画面中的不足:“首先,没有跑题,但是两张画面呈现的手法过于趋同,而且画面内容相较于其他过线和高分的同学而言,较为寡淡不够丰富。”而后,通过和各位学长学姐的交流与请教,我才得以下定决心完完全全地走塑造方向的画法。我也才真正地摈弃了“豆豆眼”,“线条嘴”这种表面上有个人风格,实际上是逃避写实难度的做法。同时通过暑期班的各位学长学姐的课程讲解,提高了我对于元素选取、构图安排、色彩搭配、画面整体效果把控的能力,加深了对于手绘考试的理解和实用考试技巧的运用。在此,也再一次郑重地感谢各位学长学姐, 助我完成了非常重要的过渡。
转眼,时间来到了2021年的12月4日,距离初试还有20天。报名参加梦清高分班的我,此时的手绘在经过了四个月的练习和老师的指点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也回归了勾线后再上色的画法。
但是,高分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就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画面的完成度很差。究其原因,此前的练习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从元素的选取、构图、色彩、塑造等方面去把画面画好画深入,但是考试的三小时并不会给你足够的构思时间,让你慢工出细活。在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又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跑题。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旦跑题就意味着完美地与过线说再见。现在想来,着实感到庆幸,因为这两个问题在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的阶段被发现了。
首先,针对于跑题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三个字:“想太多”。在审题的时候加入了太多主观的想法,其实只要从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思路着手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跑题。就像陶学长所说的:“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你觉得自己没有跑题,但阅卷老师不会花时间去揣摩你的思路去理解你的画面”。有的时候只是因为一个元素的出现就会直接把整个画面传达出的概念给带跑了。所以保证不跑题是非常基本但极其重要的。
其次,对于画面完成度差的问题。我当时想起了,陈学长曾经在其考研经验中写到的:“不需要画面精彩,但求完全扣题,并体现足够的基本功,画面细节是最后再考虑的”。事实就是如此,既然我没有能力在三小时内保证整个画面都十分精致,那我索性就舍弃一些细节,有的放矢地通过最扣题的、自己能够画好的主体物去体现我的基本功。因此,我又再一次改变了策略,直接采用马克笔上色塑造,在必要的地方使用马克笔或彩铅勾边,并舍弃颇有难度的人物面部或动态造型,以自己擅长的手部造型作为塑造的重点。因此,在12月9日的第六次模拟考试中,采用新的策略绘制的模拟考卷首次达到了及格线。这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画,也一直被我贴在房间的墙上,初试的那两天也是如此,我希望它可以为我带来好运。而这样的策略也被我沿用至考场,并最终助我成功过线。
手绘这一块我写了两千多字,目的只是想告诉像我一样基础薄弱的跨考同学,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没有成熟的个人风格和扎实的绘画基础,在备考时,从迷茫到试探性地迈出第一步,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调整策略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过程是不可避免且非常正常的,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受挫而心生畏惧,只要我们能够始终理性地面对问题去思考应对的方法,多向老师们请教,我们就能够逐渐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应考之道。?
关于备考过程中的心态?
在这里也想谈一谈备考过程中的心态问题,首先呢,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今年的考研国家线上了热搜,绝大部分学科的分数线都较去年有了大幅的提高,特别是具体到各个院校各个专业的分数线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家都在说太卷了,太卷了。的确如此,卷已然是一种大趋势,而这种趋势大概率会继续延续到2023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但我想和大家说的是,一定不要为了卷而卷,沉浸于一种我十分努力的假象之中,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卷”应该是完完全全地建立在有针对性地付出努力并切实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为了给别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样我们的早出晚归、辛苦付出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所以备考过程中,心态上莫过于“踏实”二字。
还有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有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减压方式,可以是找朋友聊天倾诉、玩游戏、打球、看剧等等,像我则是听歌,比如听王者荣耀的原声《燔八荒》,画手绘时下笔都更有劲儿了;想要起身活动活动的时候我会听牛尾宪辅的《behind the scene》;觉得有些浮躁疲倦的时候,我会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听《星际穿越》的原声《cornfield chase》,总而言之希望大家能够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重身体。
以上,是我的一些考研之旅的心得,希望能够给踏上这条激昂之路的同学们以一点点微小的 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徐梦桃斩获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组的金牌。而此时,她已经32岁了,为了这块金牌她参加了四届奥运会,整整十二年的拼搏最终一骑绝尘圆梦冬奥。所以,我们还年轻,大可勇敢地面对会失败的可能性,即便失败了,我们也已经是更好、更强的自己,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收拾好行装再出发就好。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最终都能够抵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乡,并在奋斗的过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