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鸭丨存在——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丨哲学考研(鸭类百科)

/存在 /
导言
《存在与时间》的扉页中,海德格尔重提了“存在的意义”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花了一辈子去探讨。关于“存在”,哲学史上并不陌生,比较有名的如柏拉图在“通种论”中对“存在”的探讨以及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把“存在(或有)”看作开端概念;但巴门尼德是最早提出“存在”概念的哲人,正是他的存在理论,开启了存在之路。

part.1?原典寻踪

在本体论上,巴门尼德通过女神的口吻区分出了“存在之路”与“非存在之路”。在“序诗”中,正义女神狄凯(dike)告诉青年人,光明、白天意味着确定性,指向必然的且永恒的“存在”。“第一条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巴门尼德残篇《论自然》d4)巴门尼德对“存在(希腊语系动词estin,英译be)”和“存在者(希腊语不定式einai和中性名词eon,英译to be和being)”未作明确区分,它们都指向变动不居的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本体,这第一条路就是“存在之路”。第二条路则是通往黑暗的黑夜的道路,黑暗、黑夜代表了不确定性,指向流变不真的“非存在”。“另一条是:存在(者)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不存在(者)是你既不能认识,也不能说出的。”(《论自然》d4)人面对“非存在”不能进行任何言语描述,也无法对其作出任何准确的思考和规定,这就是“非存在之路”。需要注意,“非存在”并不是确定的“不存在”,而是完全的晦暗、混乱和不可规定,它是存在的反面。最终在两条路之间,巴门尼德指出,“勉强证明不存在(者)存在是根本
知识点鸭丨存在——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丨哲学考研(鸭类百科)插图
不可能的。你要让自己的思想远离这条研究途径。”“只剩下一条途径,就是:存在(者)存在。”(《论自然》d7)由此可见,唯有“存在之路”可被人的思想掌握,与唯一的真理有关,“非存在之路”则是晦暗的,指向纷繁混乱的意见。

在认识论上,巴门尼德明确提出了认识“存在”的唯一途径是“思想”,而不是“感觉”。首先,巴门尼德揭示思想和感觉的对立关系,而他所说的思想主要是指理智能力,感觉主要是指感官能力,前者是确定的,后者是不可靠的。他警告说,“别让习惯用经验的力量把你逼上这条路,只是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论自然》d7)其次,思想须沿着正确的道路方能达到存在,否则就又会陷入那条“不存在(者)存在”的意见之路,正确的道路是思想或逻各斯(logos),即正义女神所说的“要用你的逻各斯去解决我告诉你的这些纷争。”(《论自然》d7)最终,巴门尼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世著名的“思有同一(或思存同一)”命题,“因为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论自然》d5)“可以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找不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论自然》d7)“可以言说,可以思议者存在。”(《论自然》d6)。一方面,巴门尼德用“思想”而非感觉为存在奠定基础,确定了认识真理/存在的过程中思想相对于感觉的优先性;另一方面,巴门尼德对“思有同一”的讨论反驳了朴素辩证法的认识方式,确定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他批评赫拉克利特等人是“不能分辨是非的群氓”、“像聋子和瞎子一样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取消了事物的唯一的真理性,“居然认为存在(者)和不存在同一又不同一,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向。”(《论自然》d6)总之,巴门尼德在认识论上区分了思想和感觉、真理和意见,并明确指出只有思想能够认识真理,达到真正的确定性。

“存在”概念还有如下三个特点:完满、不生不灭、静止(不动)并且不可分割(唯一)。巴门尼德首先揭示了“存在”生成说的矛盾之处,维护了存在不生不灭的特质,并解释了存在不生灭的原因,“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因为它是完整的、不动的、无止境的。”针对存在的完满特质,巴门尼德曾提出一个有趣的“球喻”,该比喻既说明了存在的均匀与完美的特点,又体现了存在必须内在于时空的立体特点,“好像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每一个方面距离都相等,因为不能在哪个地方大一点或小一点。”(《论自然》d7)关于“存在”的静止和不可分割的特质,巴门尼德分别用“连续的一”和“不可分割的、不动的整体”来解释,即存在是一,这个观点顺便也反驳了爱利亚派关于本原流变(例如:火的流动性)的看法,即“存在(者)之外,决没有,也决不会有任何别的东西,因为命运已经用锁链把它捆在那不可分割的、不动的整体上。”(《论自然》d7)

part.2?概念延拓

首先,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古希腊诗歌和神话背景。巴门尼德的诗歌残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主题:序诗、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它们都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哲学思想。巴门尼德还大量使用比喻,例如以光明和黑暗代指有知与无知。再者,巴门尼德提到的“正义女神”狄凯就来自于希腊神话;她是天神宙斯(zeus)与规律女神忒弥斯(themis)的女儿,她 助父母监管人类、掌握法律、主持正义。在巴门尼德的哲诗中,狄凯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向青年人传递有关存在(者)的真理,保管着打开黑夜(意见,非存在)与白昼(真理,存在)之门的钥匙。

其次,巴门尼德的“存在”理论对吟游诗人克塞诺芬尼的“神”概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克塞诺芬尼所说的“神”不同于以往希腊神话世界观中的人格神、多神论(如偏好战争,像人一样尔虞我诈、具有肉身与丰富的情绪),它抽象了一切具体属性和感性条件,是唯一的、不动的、理性的和绝对的存在。一切都是“神”创造的,“神毫不费力地以他的心思左右一切。”(《论自然》d25)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很多特点跟克塞诺芬尼的“神”是一样的,不过,他的理论思辨性更强,开启了真正形而上学的序曲。

最后,巴门尼德的“存在”影响深远。巴门尼德超出早期自然哲学家的地方在于,他明确以“存在”道出了事物背后普遍且抽象的本质。面对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存在”之争,柏拉图作出了调停,他通过对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区分,说明了理念世界是真正永恒不变的存在,由理性来认识其中的真理;现象世界是相对的存在,由感觉来通达其中的意见。后来,海德格尔着眼于现代人的“生存”来思考存在,存在意味着此在(人的存在)面向未来(时间)的有限的敞开,人的生存即一种向死而生的有限存在。

part.3?考情概说

“存在”是形而上学的核心术语,也是西方哲学史的高频考点,考察频率2颗星★★

该知识点的考察方式清晰明确,以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为主。例如:人大2023年中西哲学史科目、北师大2023年哲学综合科目、华南师大2023年均考察了“存在”。南开大学2023年外哲科目考察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当涉及综合比较类、原著类考题时,也可能采取论述题或原著分析题的考察方式,例如:中大2022年中西哲学史科目的“《巴门尼德篇》”。

同学们在考场作答时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框架(简答、论述适用):结合“巴门尼德残篇《论自然》”中关于“存在”的经典论述,简要阐释存在概念的本体论、认识论意义与其内在特点,最后,根据分值并结合具体设问方式,简要评述其哲学史地位(特别是与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的关联)。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