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工作2年考上211研究生后退学进山#…来自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人过四十总会出现一种微妙的的心理变化,它会让我们感到焦虑,担忧,甚至害怕,大家称其为中年危机感。?如果说人生是一次冒险旅行,这个时候的我们在健康,事业,婚姻家庭方面可能都会遇到一些关卡和危机。

二十岁时对那远方充满畅想,因为我们认为有的是时间去刻画未来的自己。?三十岁时前面努力的基础和正当壮年的优越感,让我们在急迫中也带些许自信。?四十岁,五十岁,当旅程过了一半,而美好的目标又仿佛远在天际,耳边不禁响起悲壮的英雄之魂。?但面对中年危机,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左右这一切的可能正是我们选择的心态。?

在很多中年人开始甘于现状或步履艰难时,我们总会在媒体中看到鼓舞人心的案例,如52岁的大叔自学一年考上了大学,而49岁上交大的阿姨和儿子一起考上了研究生……

有人说他们的动力是为孩子做出榜样,可我想更深的意义一定在于他们在人生旅程过半时仍旧没有放弃自我。?人生的旅程离终点明明还有一大截,为何很多人会提前产生焦虑、害怕和担忧,让中年危机如同洪水猛兽般吞噬着本该美好又依旧充满未知的中年生活??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它认为激发事件a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个体对这一事件的不正确的认知和解释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又称为非理性信念,它又会导致我们不同的人对同样处境的不同心态。?非理性信念有三个特点: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那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正当中年的我们呢?

?▼▼▼绝对化的要求让我们牢骚满腹——–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老付是我认识的一位姐姐,年轻的时候她很要强,什么都想挣一把。?当时她头脑中的“必须成功”,“必须赢”让她失去了很多本该享有的生活乐趣。?可最近几年,付姐跟过去判若两人,不高的身材,因为中年发福越发的臃肿。?愁闷的囧态常伴着一声叹气与随口说出的:“他们一定是有关系”,“像我这种贫民百姓注定无出头之日”。?四十岁的她每天唉声叹气的手拿一杯水,灰溜溜的躲着领导视线,串各个办公室打发着时间。?满腹的牢骚好似一吐为快,但指缝里溜走的时间又让她的危机感更加的强烈。?年轻时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和如今对处境的绝对化妥协都让付姐陷入了深深的情绪困扰之中。??再加之人到中年的紧迫感,更让付姐干脆破罐破摔,想用不停的抱怨来换取内心那份焦虑的片刻宁静。?但可能牢骚只会让危机更加沉重,让中年的我们举步艰难。?

▼▼▼过分概括化让我们怨天尤人——–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静是我的发小,最近每次一起出去吃顿饭,整个饭局都会变成她的抱怨回收站:“他们总是妨碍我”,“所有的人都针对我”。?心理学家艾利斯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判定它的好坏,静就这样轻而易举的为中年的不努力找到了合理的借口。?从前静的性格里有很多讨好的东西,跟其他老好人一样她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有相应的回报,静把自己的希望过分的寄托在了他人的身上。?当人到中年时,她蓦然发现自己被别人落了一大截:“我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我的努力都毫无价值”。?这样的自罪自责终要有出口,而客观的归罪更容易让人接受:“我现在过的不好,都怨他们。”?静的错误观念起初贬低自己的整体价值,而后又指向他人,自然就产生了自责与抱怨。?人到中年时更易用怨恨来驱赶内心的恐惧与担忧,从而禁锢了前进的脚步。?

▼▼▼糟糕至极让我们开始听天由命——–糟糕至极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会认为未来不再有希望,努力不再有意义。

我有位远房姑妈认为“自己到了中年都一事无成,一切都完了”,“努力也没有用了,不会有前途了。”?当姑妈年轻时周围人的生活水平都没有太大差别。但随着改革开放,很多人都奔向了小康,而她那三口之家变成五口后依旧挤在公家分的老旧平房里。?周围富裕起来的亲友们给她很多 助,但她只会对送来的衣食用品高兴的伸出手来笑纳,对中肯的建议和指点的努力方向则并不在意。?她的理由是:我都这把年纪了,腿脚不好使了,脑子也不好用了,可不想再操那份心,受那份累了。?如今的生活有时虽然窘迫,但每当姑妈想到自己近五十的年龄,也就会心安理得的接受一切了。?提前的放弃,让中年生活中一切的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

▼▼▼甘之如饴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有人说四十岁能退休该有多好,前半生的
#男生工作2年考上211研究生后退学进山#…来自寿光市融媒体中心…插图
努力已经实现了财政自由,后半生就该颐养天年了。

我的一位阿姨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人,当年四十五岁时她感觉做了那么多年生意太累了,家庭也算小康了,就选择了退休在家过养尊处优的生活。?退休头两年过的还算舒服,但到了第三年阿姨开始变的有些焦虑,接近五十岁时她常常对我母亲说:我是不是老了,我好害怕,我甚至害怕死。?后来她看到我在学心理学,阿姨跟我借了很多书,开始阅读心理学和营养学的书籍,后来听说她又考了育儿师的证书。?虽然她不像我们拿着这些证书去执业,但从那以后她做的饭菜都格外讲究还好吃,她也给亲朋提供了很多育儿的知识。?这些都让阿姨的生活变的更加充实,自我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心理学更是让她变了一个人,从前做生意时的火爆脾气没有了,退休后的焦虑也不见了,如今还能给别人提供很多 助和鼓励。?阿姨年轻时就是一个美人,穿着时髦,是我们那里第一个尝试微整形的人。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照镜子,一心想要提前抓住悄悄爬到脸上的皱纹。?可如今她能平静的看着镜中的自己说:原来皱纹也可以这么美丽。?周围一些开网店的小伙伴们都愿意找她做老年服饰的模特。?每当大家问到:阿姨,你咋这么有气质呀?她都会微笑着回一句:这是时间给的呀!?或许说真正的老去可能并不是容颜的逝去,而是内心的妥协。

参加过中长跑比赛的人可能听说过“极点现象”,指当跑到一定距离时人的肌肉和内脏器官都会感到疲惫,内心感觉无法再继续前进,这个时候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跑步者会重新感到轻松,这叫“第二次呼吸状态”。?无论52岁的大叔,49岁的宿管阿姨还是我的阿姨,她们都是敢于在人生旅途中重新调整自己的人,他们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第二次呼吸状态”仿佛让他们有了第二次美好的旅程。?曹操在《龟虽寿》中也写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前几天阿姨在朋友圈语重心长的写道:我们唯一应该害怕的,不是衰老和死亡,而是本应随着年龄增加的智慧乏善可陈。?愿我们步入中年的朋友们一起共勉吧!?文/珍熙此刻? ?燕园心理合作心理咨询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