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1985华南师范大学)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专业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64分)

1.维也纳会议

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一次会议。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外,所有欧 洲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主席由奥地利 首相梅特涅担任,操纵会议和起决定作用的是英、俄、普、奥四国首脑。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各国在打败拿破 仑后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其实质是一次消除法国大革命影响、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瓜分拿破仑帝国遗 产的会议,会议最后通过了《最后议定书》。通过维也纳会议和以后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欧洲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被包括在一个共同的条约体系内,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欧洲的稳定。

2.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日本的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领导的具有广泛社会阶级基础的革命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等。倒幕运动是在“尊王攘夷”的基础上提出的。最初的“尊王攘夷”派还不想推翻幕府,但随着1858年幕府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志士便萌发了倒幕的思想。在1867?1868年的戊辰战争中,倒幕力量成功地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的成功,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条件。

3.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与法国进行的战争。普奥战争结束后,法皇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 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报偿。俾斯麦拒绝了 法国的要求,并利用南德诸邦对法国的恐惧心理,与之缔结了同盟条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1日,两军在色当会战,法军惨败。两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 亿法郎。1871年1月,普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国,德国统一。但德法两国于这次战争中的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线。

4.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代表人物。未受正规学校教育。担任过铁路工程师、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 编辑,发表了《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斯宾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加区别的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后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自然的严厉惩罚。同时,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保证人们的政治自由。

斯宾塞鼓吹的以自然选择为外衣的自由主义,有利于向垄断阶段过渡的资产阶级,所以斯宾塞的社会政治思想在英、美等国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5.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

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宪法同时也带有明显的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后增加了10项关于人权的补充条款,规定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宪法对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很大作用,沿用至今。

6.太平洋战争

1941-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在太平洋地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美军经过3年苦战,夺回太平洋上日军占领各岛。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同时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

7.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在印度有“圣雄”之称。1869年出生,从小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的深刻影响。1919年领导了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1920年倡导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4年当选国大党主席。1929年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运动。甘地主张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合作,提倡给予妇女和“不可接触者”平等地位。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开枪杀害。

8.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1919年在德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反对同英国舰队作战,举行起义,揭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11月9日,柏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社会民主党建立了以艾伯特为首的政权,于1919年8月通过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即《魏玛宪法》。1919年4月, 巴伐利亚人民起义,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5月失败,德国十一月革命结束。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原因。经济方面,农奴制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使俄国工业的发展落后于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方面,俄国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思想方面,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军事方面,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危机。

(二)内容。1855年继任的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战争失败和财政危机的内外困境,感到改革的紧迫性,决定依靠自由派官员,推行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

1861年,沙皇发布了《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按照《法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有权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半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由村社管理,村社负责征集赎金、赋税和治安。

农奴制废除以后,沙皇政府又在其他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1)建立地方自治 机构。1864年,沙皇颁布《省、县地方机构法令》,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自治会议和自治局)。1870年,在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这些机构由选举产生,虽然贵族和富人在其中占绝对优势,但也有大约1/10的农民代表。(2)亚历山大二世还颁布《司法章程》,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章程规定,废除等级法院,实施统一的司法,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司法改革在当时各项改革中是比较彻底的,但是真正落实则十分缓慢。(3)沙皇政府还进行了教育改革:建立了初等国民教育网;除了原有的古典中学外,增设了半职业教育性质的实科中学;大学一度恢复了教授自治权,但教授依然由政府任
2004华南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1985华南师范大学)插图
命。(4)1874年 还进行了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年满20岁的青年不分等级都要应征入伍,一部分服现役,一部分服预备役。

(三)意义。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和随后的一系列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进行的, 但按其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可是这次改革又是不彻底的,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国内保有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仍受到一定阻碍。

2.简述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家及其成就。

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英国,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是霍布士和洛克。

霍布士是唯物主义者,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并把它进一步系统化了。霍布士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思想家,出版了《论政体》和《利维坦》,论述了他的主要的政治社会思想,他强调国家的作用,拥护强有力的国家权力。但没有用迷信来解释国家的起源,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否认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认为宗教是人类无知的产物,但又认为宗教可以维持秩序,在财产问题上;他是站在专制政权的立场上说话的。

洛克也是一位唯物论者,继承和发展了培根与霍布士的理论,承认物体的客观存在,并认为思想及观念是客观物体在人类感官上发生作用的结果,但他是二元论者,观点在哲学上具有二重性。他的著作《关于政府的两篇论文》反映了他的政治理论,有效地驳斥了君权神授的主张;洛克也支持社会契约论,但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提倡个人财产的合理性;提出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就包括了充分的自由、平等及私有财产的权利;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三种,认为立法机关应当高于行政机关,防止专政。在教育上认为教育应建立在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基础上,教育方法上认为应启发儿童的兴趣及理解力,发展创造性地思维和概括的能力。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和以魁奈为首的重农学派。

伏尔泰对天主教会做了大胆的攻击,但又承认有必要保留宗教,认为宗教可以维系人心巩固社会秩序;他提倡自然权利说,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赞成“开明专制”,认为 “开明”的君主通过改革就可过渡到君主立宪制;要求改革刑法,反对刑法过于残酷;认为国家权利应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

孟德斯鸠论证了社会现象的规律性,认为政治制度决定了法律的精神和立法的内容,他重视政治制度的作用,将政体分为三种类型,但反对三种政体以外的暴君政体。认为只有实行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分开才能避免暴政,同时又提出了三个权利相互制约的重要性。

卢梭不但是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生而是平等的、自由的,主张桿卫人民主权的思想,反对富人剥削、压迫穷人的不公平现象。其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的民主共和国,认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要求建立经常性的人民监督制度,并设计了一个社会经济改革方案,提议改革税制,征收遗产税和累进税等。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派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哲学的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他们在哲学上多半是唯物论者,但他们的唯物论是机械唯物论,缺乏发展变化的观点,在社会历史上是唯心主义。

弗朗索阿?魁奈的重农学派系统地论述了重农主义理论,认为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国家的全部赋税都应由土地所有者阶级负担,提出鼓励资本家向农民租地,政府实行“放任政策”,允许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实行“单一税制”。

3.简述从十月革命胜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俄(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演变的基本情况。

十月革命以后,苏俄为尽快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的建设争取时间,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俄国付出了大量的赔款和领土作为赔偿,退出一战。而协约国的英、法、美、日等国则妄图以武力将苏 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先后对苏俄进行了三次武装干涉,都以失败收场。在这一时期,苏俄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基本上是对立的。

进入20年代,随着帝国主义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失败,苏俄同帝国主义进入了一种均势,开始了和平建交。1921年苏俄同英国签订了《英苏贸易协定》,相互保证放弃任何反对另一方的敌对行动和宣传、恢复贸易等。以此为契机,德国、挪威、奥地利、意大利、瑞典等国也先后与苏俄签订了类似的双边贸易协定。在1922年的热那亚会议期间,苏俄同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开辟了苏德长达10年的友好合作时代。到1924?1925年,资本主义各国纷纷从法律上承认了苏联,除美国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同苏联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20年代后期,英国中断同苏联的外交关系,但未能带动其他国家一起联合反苏。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旧保留了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30年代前期,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德国积极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苏联与德国的关系恶化。但苏联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加深。1933年与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并形成了第二个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1934年加入国联,并于1935年同法国签订了互助条约,此后同其他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从而为集体安全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

30年代后期,英法对法西斯势力推行绥靖政策,不愿同苏联真正地合作,试图将法西斯势力引向苏联, 苏联与英法的关系恶化,而与德日法西斯势力达成协定,在欧洲于1939年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退出了反法西斯联盟,退出了英法的阵营。在亚洲于1935年同日本达成协定,承认伪满洲国。但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对日本的挑衅坚决回击。

4.简述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做出的反应就是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作为一项长期推行的政策,绥靖政策有着深刻的根源,就英法两国而言,共同的原因有:第一,战后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盛行。一战给英法造成的巨大伤亡,使人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普遍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定。第二,英法两国想靠牺牲东欧各国特别是苏联的利益来换取德国对其自身利益的尊重。

就英国而言,它长期在欧洲推行“大陆均势”,一战后总想扶持德国来牵制法国,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因而推行绥靖政策以扶持德国;当德、日、意法西斯逐渐走上扩张道路、向其全面挑战时,英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许多利益的世界性殖民帝国,其实力却不足以维护所有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首先关心的是大英帝国本身的安全,企图靠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来保住其根本利益,因此英国的绥靖政策是其战略摊子太多与其实力不足这一矛盾的产物;而且英国在30年代仍然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不敢应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军事实力下滑,从而使得英国政府只能以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

就法国而言,他在一战后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英法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每当它想实施其建立欧洲霸权的计划时,总会遇到英、美的联合反对,无法有所作为,不得不返回到英法合作的道路上来;而且法国是陷入经济大危机较晚的国家,也是在危机后恢复最慢的国家,持续时间比别的国家长,经济困难;与经济危机相伴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经济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30年代法国政局的分裂和动荡不安,内阁的频繁更替,使得法国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对外政策,因而只能追随英国;当法西斯侵略势力日益膨胀时,英国坚定的走上绥靖道路,法国也只得尾随其后,执行绥靖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三、论述题(每小题27分,共54分)

1.试析19世纪晚期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的政治特点及其成因

19世纪晚期,英、法、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走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在政治等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政治特点:第一,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欧美各国均加强了官僚军事和警察机构,强化国家机器的镇压职能,并加强国家的干预职能。第二,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加强。19世纪70年代以前,各国议会都享有很大的权力,然而到19世纪晚期,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行政机关的权力不断膨胀。第三,政府结构日趋完善。为了适应大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的实现,清除腐败,提高工作效率,欧美国家都对政府结构进行了改革,特别是文官制度改革。第四,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欧美各国在加强国家机器、稳固自己统治的同吋,也逐步放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第五,两党制与政党政治的正式形成。在此期间,欧美主要国家形成了两党制、多党制及其他形式的政党政治,它与议会制度共同协调,保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局。

(二)成因:第一,在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阴暗面更加突出,社会不公正现象更趋严重,国民财富的剧增使两极分化更加悬殊,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劳动人民觉悟空前提高,伴随工人阶级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建立,工人阶级已经成为有组织的、强大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第二,列强加紧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使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国家承担的军事事务和职能日益加强。第三,19世纪后期是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单靠社团或私人力量无法解决。第四,在工业化时代,政府工作的专业性更强了,但旧的政治体制弊病很多,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丛生。第五,由于资产阶级已牢牢掌握政权,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稳定,在政治上必须要更加宽容。第六,科学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家用他们的知识为政府出谋划策,推动政府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工业化的要求。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资产阶级进行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

2.根据学过的知识并运用合理的推论,归纳出1900-1945年间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走向并分析其成因

1900—1945年间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频繁,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地区由西欧转向了美国,美国取代了西欧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地区。

首先,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交通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新的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使世界各地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世界成为了瞬间可达的地域,而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向殖民地和其他国家大量的输出商品和资本,使得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使得经济全球化一步步深入。

其次,两次世界大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原有的世界秩序,国际秩序被重新组合,原有的封闭的殖民地体系被打破,封闭的市场被开放开来,使得殖民地的经济面向全世界的各个国家,而不仅仅是宗主国一个国家。

再次,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使得世界各地不再封闭门户,资本主义各帝国也将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渐开放,面向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得经济的全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最后,美国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强劲的经济发展,即使得美国远离战争的破坏,又使得美国在战争期间继续发展经济。在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没落的同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经济,从而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占据优势,成为这一时段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地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