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云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联邦德国_巴布_社会

一、名词解释(共6个,每个5分,共30分)

1.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议会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全称为《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巴布教徒起义

1848-1852年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因参加者以巴布教徒为主,故名。穆罕默德于1847年自称为马赫迪,创巴布教,主张制度和法律应保障人身自由和人民财产,保障贸易和商业利益,男女平权,人人平等而幸福。1847年,巴布被捕入狱,各地遂纷纷起义。起义的主力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领导者为低级教士和商人。最大的三次起义为:1848-1849年的马赞德兰起义,1850年赞兼起义和尼里士起义。起义引起国王惊恐,于1850年将巴布处死,并调集重兵对各地起义进行镇压,起义失败。

3.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代表人物。未受正规学校教育。担任过铁路工程师、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 编辑,发表了《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斯宾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加区别的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后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自然的严厉惩罚。同时,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保证人们的政治自由。

斯宾塞鼓吹的以自然选择为外衣的自由主义,有利于向垄断阶段过渡的资产阶级,所以斯宾塞的社会政治思想在英、美等国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4.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国联成立后,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因而未参加国联。然而届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5.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是二战中为确定对日作战计划由美、苏、中三国发表的宣言。1943年11月22日?26日, 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计划。12月1日德黑兰会议 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庄严宣告: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将坚持长 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使 朝鲜自由独立等。《开罗宣言》表示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 抗战的结果。《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

6. 政策

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对美国的依赖。 政策反映出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 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专制制度的主要特征

英国封建专制君主制,始于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统治。为彻底消除内战隐患,1486年,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结婚,从而解决了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的长期对立和纷争。1487年和、1504年,先后颁布法令,解散大贵族的家臣私兵,平毁贵族堡垒,特设星室法庭,可不受一般法律程序的束缚,专门惩治叛乱贵族。在政府用人政策上,亨利七世进一步抑制大贵族势力,加强国王内廷权力,由国王直接控制,同时重用被称为乡绅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亨利七世在地方各郡任命新贵族担任地方治安法官,掌管地方行政和治安工作。

亨利八世统治初期,在大臣托马斯?沃尔塞的大力扶持下,强化国王个人权力。后又在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辅佐下,实行宗教改革和行政改革。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确立国王在英国宗教事务中的”至尊”领袖地位,从此,英国教会成为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同时又进行政改革,亨利八世首先将原先的国王秘书提高.为首席国务大臣,首席国务大臣上承王命,下辖专门官署,实为政府机构的首脑。担任首席国务大臣的人都出身低微,忠子国王,是国王的重要辅佐;其次是正式设立枢密院,成员多为新贵族。枢密院为政府的行政中枢,主持星室法庭,掌握最高司法权,负责任命和监督地方治安法官。伊丽莎白即位后,重申国王的至尊地位,巩固枢密院作为政府行政中枢的权力,有效实行专制统治。至此,都绎王朝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国会对都铎王朝专制统治的逐步强化起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大贵族在国会中的势力日益减弱,大量的新贵族进入国会,给专制王权以巨大支持。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具有 双重作用:一方面,都铎王朝历代周王大都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统治王朝,都铎王朝必然要维护封建剥削阶级的整体利益和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

2.德国工业革命的特征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从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的方式看,由于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其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解放农奴时的赎金。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向农奴收取高额的土地赎金,地主贵族攫取了大量资本和土地;同时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除少数成为富农外,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也成立了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集中社会游资,投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了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2)与英、法两国不同,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 地位,并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修建了大量的铁路,超过了英、法,并且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为了尽快摆脱落后局面,促使德国经济的起飞,德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又一特点。

(3)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这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受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德国的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同时,普鲁士为了武力统一全国,实行“铁血政策”,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重心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4)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为摆脱落后局面,德国各邦政府都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兴办国有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成立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在国家干预方面,尤以普鲁士最为突出。

3.按先后顺序,列出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的施政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随着时局及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1)、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46年正式提出,最关键的一项是为寻找工作者 提供就业机会;并冻结物价和房租,控制通货膨胀,建造廉价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等。“公平施政”的影响是,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了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继续,但它所取得的成就是非裳有限的。

(2)、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主义”:是一种介于古典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模式之间的道路,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互相渗透。一方面承袭了共和党传统的联邦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坚决压缩公共开支、缩小联邦政府的活动规模;另一方面又认可甚至扩大了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某些社会经济政策。影响是,作为共和党总统,他在某些方面继承甚至扩大了民主党人的社会经济改良。.

(3)、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联邦援助教育和农场主〗发展空间技术等。影响:取得了很多成就,特别是通过减税刺激了消费和企业投资。

(4)、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最重要的是赤字减税计划,降低公司税及个人所得税;“向贫困宣战”,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通过了三个民权立法,以保障黑人平等权利。影响:“伟大社会”计划是“新政”以来美国政府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共通过435 项立法,基本实现了“伟大社会”的主要目标。

(5)、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削减联邦开支,抑制黄金外流,对进出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影响:新经济政策曾一度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未能为解决滞涨问题找到出路。

此外,尼克松还实行“新联邦主义”:主要措施是税收分享,即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五年期间共同分享301亿美元的联邦岁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但影响有限。

(6)、卡特的“中间道路”:卡特在经济政策上表现出左右摇摆的中间道路特征。执政初期,致力于刺激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后期主要致力于抑制通货膨胀,包括削减联邦预算、控制信贷、削减能源等。影响:卡特的政策左右摇摆,未能医治 70年代的滞涨问题。

(7)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提出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货流量等四大支柱,被称为“里根革命”。影响:美国走出了“滞胀困境”,经持续增长。但也使美国经济陷入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的严峻局面。

4.简述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和扩大的经过及其影响(略)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趋势

(一)政治发展的趋向。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上出现了新的趋向: 行政权力膨胀或加强;国家机器强化;政府结构更加完善;政治民主扩大;两党政治正式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从欧美向亚洲扩散。

(二)社会领域的调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做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调整的同时,在社会领域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这期间在社会领域 内实行的各种调整,主要采取了社会立法的形式,这意味着国家从过去的自由放任 政策过渡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社会调整也涉及教育。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特别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而这正是这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成功的关键。

(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以及以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政 治经济学。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时代的变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学说、价值观念及道德准则。

2.试论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建立的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从战争后期即开始着手安排;其时间之长主宰世界达半个世纪;范围之广遍及世界各地。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远大于以往的国际格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作为这场战争产物的雅尔塔体系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它倡导和平民主的原则,在处置战败国使之民主化以及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自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它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加强社会主义苏联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都起了好的作用;它倡导建立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雅尔塔体系消极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无视别国利益,一切问题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如讨论波兰重建问题没有波兰代表参加、背着中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以及对德国、日本的处置和对朝鲜军事分界线的划分等,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也给日后世界带来了许多纷争和动荡。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充满着美苏相互妥协斗争、共同主宰世界的因素。所以,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二战后,美苏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取得主导地位,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美苏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随着美苏力量对比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正因为美苏两极格局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因此,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而两极格局的崩溃也就意味道着雅尔塔体系瓦解。

2005年云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共6个,每个5分,共30分)

1.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议会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全称为《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巴布教徒起义

1848-1852年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因参加者以巴布教徒为主,故名。穆罕默德于1847年自称为马赫迪,创巴布教,主张制度和法律应保障人身自由和人民财产,保障贸易和商业利益,男女平权,人人平等而幸福。1847年,巴布被捕入狱,各地遂纷纷起义。起义的主力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领导者为低级教士和商人。最大的三次起义为:1848-1849年的马赞德兰起义,1850年赞兼起义和尼里士起义。起义引起国王惊恐,于1850年将巴布处死,并调集重兵对各地起义进行镇压,起义失败。

3.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代表人物。未受正规学校教育。担任过铁路工程师、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 编辑,发表了《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

斯宾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加区别的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后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2005年云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联邦德国_巴布_社会插图
,是自然的严厉惩罚。同时,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保证人们的政治自由。

斯宾塞鼓吹的以自然选择为外衣的自由主义,有利于向垄断阶段过渡的资产阶级,所以斯宾塞的社会政治思想在英、美等国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4.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国联成立后,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因而未参加国联。然而届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5.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是二战中为确定对日作战计划由美、苏、中三国发表的宣言。1943年11月22日?26日, 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计划。12月1日德黑兰会议 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庄严宣告: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将坚持长 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使 朝鲜自由独立等。《开罗宣言》表示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 抗战的结果。《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

6. 政策

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对美国的依赖。 政策反映出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 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专制制度的主要特征

英国封建专制君主制,始于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统治。为彻底消除内战隐患,1486年,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结婚,从而解决了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的长期对立和纷争。1487年和、1504年,先后颁布法令,解散大贵族的家臣私兵,平毁贵族堡垒,特设星室法庭,可不受一般法律程序的束缚,专门惩治叛乱贵族。在政府用人政策上,亨利七世进一步抑制大贵族势力,加强国王内廷权力,由国王直接控制,同时重用被称为乡绅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亨利七世在地方各郡任命新贵族担任地方治安法官,掌管地方行政和治安工作。

亨利八世统治初期,在大臣托马斯?沃尔塞的大力扶持下,强化国王个人权力。后又在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辅佐下,实行宗教改革和行政改革。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确立国王在英国宗教事务中的”至尊”领袖地位,从此,英国教会成为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同时又进行政改革,亨利八世首先将原先的国王秘书提高.为首席国务大臣,首席国务大臣上承王命,下辖专门官署,实为政府机构的首脑。担任首席国务大臣的人都出身低微,忠子国王,是国王的重要辅佐;其次是正式设立枢密院,成员多为新贵族。枢密院为政府的行政中枢,主持星室法庭,掌握最高司法权,负责任命和监督地方治安法官。伊丽莎白即位后,重申国王的至尊地位,巩固枢密院作为政府行政中枢的权力,有效实行专制统治。至此,都绎王朝的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国会对都铎王朝专制统治的逐步强化起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大贵族在国会中的势力日益减弱,大量的新贵族进入国会,给专制王权以巨大支持。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具有 双重作用:一方面,都铎王朝历代周王大都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统治王朝,都铎王朝必然要维护封建剥削阶级的整体利益和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

2.德国工业革命的特征

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从工业革命的原始积累的方式看,由于长期的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其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解放农奴时的赎金。在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向农奴收取高额的土地赎金,地主贵族攫取了大量资本和土地;同时赎免了封建义务的农民,除少数成为富农外,绝大多数走向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德国也成立了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集中社会游资,投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了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2)与英、法两国不同,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 地位,并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修建了大量的铁路,超过了英、法,并且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为了尽快摆脱落后局面,促使德国经济的起飞,德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又一特点。

(3)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这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受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德国的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同时,普鲁士为了武力统一全国,实行“铁血政策”,大量订购军事物资,鼓励军火生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由于较早实现了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重心转移,德国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业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4)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为摆脱落后局面,德国各邦政府都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兴办国有企业,资助私营企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招聘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成立科学研究团体,及时介绍国外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等。在国家干预方面,尤以普鲁士最为突出。

3.按先后顺序,列出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的施政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随着时局及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1)、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46年正式提出,最关键的一项是为寻找工作者 提供就业机会;并冻结物价和房租,控制通货膨胀,建造廉价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等。“公平施政”的影响是,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了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继续,但它所取得的成就是非裳有限的。

(2)、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主义”:是一种介于古典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模式之间的道路,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互相渗透。一方面承袭了共和党传统的联邦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坚决压缩公共开支、缩小联邦政府的活动规模;另一方面又认可甚至扩大了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某些社会经济政策。影响是,作为共和党总统,他在某些方面继承甚至扩大了民主党人的社会经济改良。.

(3)、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联邦援助教育和农场主〗发展空间技术等。影响:取得了很多成就,特别是通过减税刺激了消费和企业投资。

(4)、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最重要的是赤字减税计划,降低公司税及个人所得税;“向贫困宣战”,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通过了三个民权立法,以保障黑人平等权利。影响:“伟大社会”计划是“新政”以来美国政府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共通过435 项立法,基本实现了“伟大社会”的主要目标。

(5)、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削减联邦开支,抑制黄金外流,对进出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影响:新经济政策曾一度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未能为解决滞涨问题找到出路。

此外,尼克松还实行“新联邦主义”:主要措施是税收分享,即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五年期间共同分享301亿美元的联邦岁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但影响有限。

(6)、卡特的“中间道路”:卡特在经济政策上表现出左右摇摆的中间道路特征。执政初期,致力于刺激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后期主要致力于抑制通货膨胀,包括削减联邦预算、控制信贷、削减能源等。影响:卡特的政策左右摇摆,未能医治 70年代的滞涨问题。

(7)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提出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货流量等四大支柱,被称为“里根革命”。影响:美国走出了“滞胀困境”,经持续增长。但也使美国经济陷入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的严峻局面。

4.简述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和扩大的经过及其影响(略)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趋势

(一)政治发展的趋向。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上出现了新的趋向: 行政权力膨胀或加强;国家机器强化;政府结构更加完善;政治民主扩大;两党政治正式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从欧美向亚洲扩散。

(二)社会领域的调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做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调整的同时,在社会领域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这期间在社会领域 内实行的各种调整,主要采取了社会立法的形式,这意味着国家从过去的自由放任 政策过渡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社会调整也涉及教育。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特别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而这正是这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成功的关键。

(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以及以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政 治经济学。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时代的变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学说、价值观念及道德准则。

2.试论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建立的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从战争后期即开始着手安排;其时间之长主宰世界达半个世纪;范围之广遍及世界各地。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远大于以往的国际格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作为这场战争产物的雅尔塔体系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它倡导和平民主的原则,在处置战败国使之民主化以及承认被压迫民族独立自治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它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加强社会主义苏联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都起了好的作用;它倡导建立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雅尔塔体系消极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无视别国利益,一切问题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的特征。如讨论波兰重建问题没有波兰代表参加、背着中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以及对德国、日本的处置和对朝鲜军事分界线的划分等,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也给日后世界带来了许多纷争和动荡。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充满着美苏相互妥协斗争、共同主宰世界的因素。所以,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二战后,美苏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取得主导地位,分别成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美苏矛盾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随着美苏力量对比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正因为美苏两极格局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因此,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而两极格局的崩溃也就意味道着雅尔塔体系瓦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