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南开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8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

|==????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

?

?2018南开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哈拉巴文化

印度河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1922年,考古学者在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和旁遮普地区发现。哈拉巴文化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2500-前1750年。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是其文明的典型代表。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哈拉巴文化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哈拉巴文化已经有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纺织和制陶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手工业部门。哈拉巴文明存在了几百年,后来突然衰亡。哈拉巴文化衰亡的原因有不同说法,主要有雅利安人入侵说、洪水泛滥说和气候干旱说。

2.伊壁鸠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曾在小亚细亚的许多城邦教授哲学,后来在雅典的一个花园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称为“伊壁鸠鲁花园”,逐渐形成了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3.大化改新

7世纪中叶,日本大化年间开始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故名。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645年6月12日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发动政变,推翻苏我氏控制的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兼摄政。646年元月,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4.希吉拉

又成为“希吉拉”,意为“出走”、“迁徙”。 伊斯兰教创立之初的一次重要事件。622年,穆罕默德因受迫害而带亲信从麦加迁往雅特里布,该地从此改称麦地那,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徙志)。后确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迁徙的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622年7月16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元旦。希吉拉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和建立国家奠定了基础。

5.彼得大帝

俄国沙皇。1682年与其兄伊凡五世同时即位。1696年伊凡五世病死后,独掌大权。次年化名米海伊洛夫下士,随“大使团”赴西欧考察。回国后仿效西欧,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改革。对外实行扩张政策,1700年发动北方战争,夺得波罗的海东岸,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 1712年迁都圣彼得堡,继而于1722-1723年对波斯交战,夺得里海西岸,并两次与土耳其交战,欲打开黑海出海口,未果。其内政外交,在俄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6.卡德纳斯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大力推行土地改革,破除封建大地产制,实行合作农场制,推动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③国有化政策: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国会通过没收法案,授权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将外国公司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卡德纳斯改革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7.?杰克逊时代(略)

8.伟大社会

美国总统约翰逊所实施的当代美国最为雄心勃勃的社会经济改革纲领,是约翰逊总统对内政策的标志。主要内容是:调整征收所得税的幅度;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干预;改善民众生活环境;通过民权立法保障黑人权利等。在立法上都获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功,在实践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它把美国进一步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它部分地解决了美国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美国工业社会的完善与成熟。但是随着美国在侵越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导致了改革的消逝。

9.仰韶文化(中国史真题)

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于1921年因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制作陶器时,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三,简答题

1.简述罗马共和国后期危机

进入后期共和国以后,罗马社会阶级关系日趋复杂,奴隶与奴隶主,小土地所有者与大土地所有者,罗马和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奴隶主阶级上层元老贵族与骑士的矛盾都充分暴露出来,且日益尖锐,相互交织,最后导致激烈的社会斗争。这主要表现在:

1、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前137-前132年)、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公元前104—前101 年)

2、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 134、124 年):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两兄弟先后当选为保民官, 分别进行了改革。公元前 134 年,提比略的改革内容主要是提出土地改革法案。规定每户家长占有公有地限于500犹格,如有儿子,则其子尚可各占250犹格,但每户占地总数不得超过 1000 犹格。又规定公民分得的份地必须世袭使用,不得出卖或转让。

该法案侵犯了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最后失败。公元前 124 年弟弟盖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提出了:粮食法、审判法、筑路法、“亚西亚省法”、移民法等。最后也以失败告终。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说明,在罗马已成为地中海霸国的形势下,小农的分化和破产已成为 历史发展的必然,恢复和保持小土地所有制是行不通的。

3、马略军事改革(公元前 107 年):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马社会内部斗争继续发展,形成所谓民主派和贵族派。民主派以失地、破产、无业的贫民为主,骑士代表人物为领导;贵族派以元老贵族为首。双方在朱古达战争(前111-前105年)期间和战后展开了 激烈的斗争。此时,军人出身的马略崭露头角,于公元前107年当选为执政官,实行了军事改革。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农民兵为雇佣兵。凡是志愿而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包括无产的贫民)都可应募入伍,服役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养,发给薪饷和武装,退役后作为老兵,分给份地,并可充当后备力量。马略还调整了军队的编制、装备,使军队得以实行 长期正规训练,因此大大提高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但同时,此改革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军队成为职业兵,长期追随和服从自己的统帅,而统帅则笼络收买军队,并利用军队作为争夺权利的的工具,“将可私兵”便成为以后罗马权贵建立军事独裁的基础。

4、同盟者战争,公元前90—前88年爆发了意大利同盟者城市反对罗马统治者的战争,目的是争取公民权,史称“同盟者战争”。战事席卷意大利中部和南部。

5、苏拉独裁(公元前82—前79年):同时,小亚细亚本都也发生了反抗罗马的起义。罗马决定派兵镇压,在任命军事统帅问题上,元老派和民主派发生了激烈斗争。元老派推举苏拉,民主派推举马略,结果元老派获胜,苏拉大肆镇压马略派,于公元前82年建立起第一个军事独裁政权。尽管共和国的同志形式仍然保持,但是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已经被实际否定,苏拉独裁是元老贵族为挽救其衰败命运而采取的个人军事专政,给共和制度以沉重打击,为日后恺撒等人独裁开创了先例。

6、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前71年):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公元前 73 年,他率领70多名角斗士,冲出学校,进驻维苏威火山,领导奴隶和破产农民起义。他的军队纵横意大利南北。罗马元老院任命克拉苏为统帅,最后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

7、前三头同盟与凯撒独裁(公元前 60 年、公元前49年、前45-前44 年年):公元前1世纪中叶,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三个风云人物,他们是凯撒、克拉苏、庞培,他们活跃并操纵罗马政治,于公元前 60 年达成了互相支持的秘密协议,历史上称为“前三头政治同盟”。

最后,经过角逐,公元前 49 年,恺撒成为罗马的独裁者,前 45 年,被元老院任命为终身独裁官。然后,凯撒进行了改革:改组元老院、改革行省管理制、广建罗马公民殖民地、改革历法(接受一种由亚历山大里亚天文学家发明的新历法,每年定为 365 天,每 4 年补加一天,即著名的儒略历,一直沿用至 1582 年)。公元前 43 年恺撒被刺。

8、后三头同盟(公元前43年-前30年):公元前 43 年,恺撒养子屋大维、恺撒部将安敦尼和恺撒的骑兵长官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于前40年划分势力范围。

2.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工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美、 法、德、日、俄等国也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不仅给生产技术带来巨大的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确立工厂制对手工劳动的优势地位,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使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二)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劳动者同农业的分离,并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厂制度的附属品,以更密集的生产形式受到奴役,并破坏了家庭手工业。

(三)工业革命最终形成了成熟的近代资产阶级和与之对抗的无产阶级,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于1825年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3.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国际国内背景

(一)国内背景

1945年,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在美国支持下,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篡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斗争,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的显著特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非常紧迫的,关系和影响着未来中国命运与前途的重大课题。

抗战胜利前夕,国共两党几乎在同一时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从4月23日开至6月11日,国民党六全大会则是从5月5日开至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争取人民的自由,实行农村改革,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团结知识分子,争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解放和发展,建立和平、独立、民主的外交等。提出“民主的联合政府”,显然是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挑战,国民党六全大会很快就作出强烈的反应,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蒋介石还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从1945年1月以来,国民党军队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共武装力量的压迫和打击。国共之间剑拔弩张的形势,吓坏了中间人士,他们担心大规模内战的发生。以褚辅成为首的7名参政员于6月2日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希望国共继续商谈,从速完成团结。中共中央十分体谅褚辅成等的良苦用心,于16日复函,恳切表示出和平的意愿,“倘因人民渴望团结,诸公热心呼吁,促使当局醒悟,放弃一党专政,召开党派会议,并立即实行最迫切的民主改革,则敝党无不乐于商谈。”电报还邀请他们前往延安。

  中共中央对和平表示出积极的态度,甚至作出一定的妥协,并准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要国民党改变反共政策,可以考虑承认“独裁加若干民主”的解决方式。

1945年8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政治报告认为,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民盟的任务,“就是研讨怎样把握住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实现中国的民主,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

  黄炎培从延安回到重庆后,与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李烛尘等共同筹备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宣称:愿“以纯洁平民的协力,不右倾,不左袒,替中国建立起来一个政治上和平奋斗的典型”。主张对美苏采取平衡政策,对国共取调和态度,要求政治民主、经济和思想自由。第三党负责人章伯钧向记者发表谈话,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党治,实行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并承认现有一切抗日民主党派合法地位”。

和平、民主,成为战后中国的关键词,蒋介石正是接过这些口号,作为邀请毛泽东来渝的重要理由。

(二)国际背景

美军 蒋介石运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美国,倚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表面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听命于美国的中国,以便“遏制”苏联。从这个目的出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起,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这一政策成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苏联为避免爆发新的战争,保持其远东的安宁环境,在诸多问题上亦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承认美国在远东的领导地位,支持在蒋介石的领导下统一中国,并于1945年8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领导人一方面防止美国插手东北,一方面向国民政府表示,中共没有能力领导统一中国,只承认并支持国民政府这个“唯一合法政府”,甚至向中共表示,“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

4.论述自然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在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地理环 境对两大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对埃及文明的影响: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狭长的绿洲地带,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尼罗河泛滥蕴含的水资源不仅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还将上游大量的营养土带到了埃及,但又极少发生洪涝,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正如希罗多德所说,尼罗河使得埃及人“不费什么力气就获得农业果实”。而农业的繁荣,为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统一的灌溉农业促进了埃及王权的加强,埃及法老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且导致庞大官僚机构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埃及历法、医学、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

埃及文明地处非洲东北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的撒哈拉沙漠东部,四周皆有天然 物为之屏障,这样封闭孤立的地理环境使得埃及免于遭受外族入侵,但也使得其对 外交流发展缓慢,使得埃及产生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形平原被称为两河文明,也叫苏美尔文明,也是紧紧依靠着两条流经西亚的河流而发展起来的文明,与埃及有很大的不同,两河流域灌溉农业与埃及相比显然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两河流域常发水灾,且盐碱化严重,但仍然哺育了西亚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与外界联系的地理条件与埃及也大不相同,其深刻影响了两河流 域文明的发展。一是开放的地理环境带来了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 国家的政治变迁始终体现为民族交替与王朝更迭。它经历了从城邦、王国到帝国的 不断演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发展脉络。二是开放的地理环境也使两河流域的商品经济较早发端和兴盛。

(三)地理环境对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古代史所研究的重点问题之 一,传统古文明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最初的产生和发展,但也有一些学者 提出质疑,黄跃庆认为古埃及文明产生的终极原因并不是尼罗河的作用,而是史前时期埃及的生产者、生产工具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的对外政策

查士丁尼登位后,为了争夺高加索通往黑海的出口,以及参加对东方贸易竞争,他很快与萨珊波斯展开争夺战,但是长此下去,不利于为在意大利和北非恢复古罗马帝国而进行的战争。因此查士丁尼于532年不惜以赔款11,000磅黄金为代价,与波斯缔结了和约。对于巴尔干北部诸蛮族部落的进攻,也是以重金收买酋长的方式求得和平。这样,暂时稳定了东方和北方的边境。查士丁尼随即集中兵力向西,企图消灭建立在西罗马帝国旧址上的蛮族国家。533年,查士丁尼借口其同盟者希尔得西斯被废,派大将贝利撒留率军入侵北非汪达尔王国。他利用汪达尔贵族内讧以及当地部落与汪达尔上层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勾结旧奴隶主和教会势力,攻占王国首都迦太基,消灭汪达尔王国,在北非恢复帝国的行政机构。

535年,查士丁尼制造了另一借口,即东哥特摄政王后爱玛拉森莎被杀害事件,命贝利撒留渡海进兵意大利,攻打东哥特王国。贝利撒留军队在西西里登陆,536年攻打罗马。查士丁尼下令在意大利恢复奴隶制制度和旧日罗马的地方行政机关,让过去的奴隶主重新上台。他们对奴隶和隶农反攻倒算,夺回土地,搜查隶农和奴隶。使那些已经获得自由的人全都陷入沦为奴隶的困境。帝国政府还在意大利竭力搜刮民财,滥征苛捐杂税,使得居民不禁怀念起蛮族统治时期的处境。

查士丁尼在北非、意大利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纷纷支持汪达尔人和哥特人起来继续与拜占廷军队斗争。北非人民在斯多查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坚持十年(536—546)。意大利的奴隶和隶农支持东哥特国王托提拉对抗侵略军。在一个时期内,托提拉军势极盛,收复了大部分土地。把贝利撒留逼到半岛的西南部。后来,查士丁尼派军队从意大利北部增援,才于555年消灭了东哥特王国。

查士丁尼在征服意大利的同时,利用西哥特王国内乱之机,领了西班牙的东南部。科西嘉、撒丁尼亚、巴利阿利群岛以及达尔马提亚等地,都先后并入拜占廷版图。至此,拜占廷帝国已囊括西罗马帝国除高卢、不列颠外大部分旧有领土,比它原有的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

6.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进程影响

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转型时期的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得美国跻身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直至今天为止,美国仍然占据着世界经济首位。

(2)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演变一方面使得联邦政府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扩充,开始对经济与社会事务进行有力干预,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文官制度的建立抑制了大财富集团对政治的操 纵,使官员任用制度开始向任人唯贤的方向发展。政府的决策更为迅速、准确,适应了社会发展加速化趋势。而选举制度的改善以及创制、复决、罢免等新参政形式的产生则使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有了更为广泛的民众基础,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整体利益。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时期的政治变革是美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为现代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现代意义的美国两党制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转型时期确立的新的联邦制格局与权力制衡关系至今未变。

7.一战对世界进程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参战国达30多个,15亿人被卷入战争。这场人类 历史上空前的磨难从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上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 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终生残疾。另外,大战期间因饥饿和瘟疫而死的大约有1000万。从经济 的角度估计,大战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惨重的。由于生产遭到严重打击,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 8年。

第二,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奥、俄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兴起,国际关 系出现新的格局。从全球的观点来看,一战的主要后果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直至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

第三,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受俄国影响的一系 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在各交战国中,腐朽的沙俄危机最深,因此,在这里首先爆发 了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 1918?1919年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匈牙利无产阶 级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

第四,一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相互 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殖民地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 大,加之一战使殖民地人民开阔了眼界,致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中国的五四运 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印度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

一战后人类的进步过程加速了,这当然是战争的发动者所始料未及的。但是,战后世界仍然存在着众 多问题。战败的德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更难容忍被踩在英、法脚下;苏俄要打破封锁包围,推进世界革 命;中欧、东欧地区新诞生的国家还很脆弱,彼此间存在着众多矛盾和纠纷。此外,还有欧洲地位的下降,以 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的衰落。所有这些都足以表明:一战后的世界将面临一个动荡时期和调整时期。

8.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一)内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第三,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第五,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如詹天佑等。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技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二)影响

学术界一般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既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潮流,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

2018南开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哈拉巴文化

印度河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1922年,考古学者在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和旁遮普地区发现。哈拉巴文化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2500-前1750年。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是其文明的典型代表。从考古发掘的材料看,哈拉巴文化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哈拉巴文化已经有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纺织和制陶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手工业部门。哈拉巴文明存在了几百年,后来突然衰亡。哈拉巴文化衰亡的原因有不同说法,主要有雅利安人入侵说、洪水泛滥说和气候干旱说。

2.伊壁鸠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曾在小亚细亚的许多城邦教授哲学,后来在雅典的一个花园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称为“伊壁鸠鲁花园”,逐渐形成了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3.大化改新

7世纪中叶,日本大化年间开始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故名。7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矛盾尖锐,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645年6月12日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发动政变,推翻苏我氏控制的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建元大化,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兼摄政。646年元月,颁发新诏书,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实行租庸调法;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4.希吉拉

又成为“希吉拉”,意为“出走”、“迁徙”。 伊斯兰教
2018南开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8南开大学录取分数线)插图
创立之初的一次重要事件。622年,穆罕默德因受迫害而带亲信从麦加迁往雅特里布,该地从此改称麦地那,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徙志)。后确定希吉拉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迁徙的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622年7月16日),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元旦。希吉拉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和建立国家奠定了基础。

5.彼得大帝

俄国沙皇。1682年与其兄伊凡五世同时即位。1696年伊凡五世病死后,独掌大权。次年化名米海伊洛夫下士,随“大使团”赴西欧考察。回国后仿效西欧,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改革。对外实行扩张政策,1700年发动北方战争,夺得波罗的海东岸,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 1712年迁都圣彼得堡,继而于1722-1723年对波斯交战,夺得里海西岸,并两次与土耳其交战,欲打开黑海出海口,未果。其内政外交,在俄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6.卡德纳斯改革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在其任内(1934—1940)实施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大力推行土地改革,破除封建大地产制,实行合作农场制,推动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③国有化政策: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国会通过没收法案,授权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将外国公司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卡德纳斯改革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加强,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工业化和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为其以后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7.?杰克逊时代(略)

8.伟大社会

美国总统约翰逊所实施的当代美国最为雄心勃勃的社会经济改革纲领,是约翰逊总统对内政策的标志。主要内容是:调整征收所得税的幅度;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干预;改善民众生活环境;通过民权立法保障黑人权利等。在立法上都获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功,在实践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它把美国进一步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它部分地解决了美国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提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美国工业社会的完善与成熟。但是随着美国在侵越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导致了改革的消逝。

9.仰韶文化(中国史真题)

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于1921年因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制作陶器时,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三,简答题

1.简述罗马共和国后期危机

进入后期共和国以后,罗马社会阶级关系日趋复杂,奴隶与奴隶主,小土地所有者与大土地所有者,罗马和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奴隶主阶级上层元老贵族与骑士的矛盾都充分暴露出来,且日益尖锐,相互交织,最后导致激烈的社会斗争。这主要表现在:

1、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前137-前132年)、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公元前104—前101 年)

2、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 134、124 年):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两兄弟先后当选为保民官, 分别进行了改革。公元前 134 年,提比略的改革内容主要是提出土地改革法案。规定每户家长占有公有地限于500犹格,如有儿子,则其子尚可各占250犹格,但每户占地总数不得超过 1000 犹格。又规定公民分得的份地必须世袭使用,不得出卖或转让。

该法案侵犯了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最后失败。公元前 124 年弟弟盖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提出了:粮食法、审判法、筑路法、“亚西亚省法”、移民法等。最后也以失败告终。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说明,在罗马已成为地中海霸国的形势下,小农的分化和破产已成为 历史发展的必然,恢复和保持小土地所有制是行不通的。

3、马略军事改革(公元前 107 年):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罗马社会内部斗争继续发展,形成所谓民主派和贵族派。民主派以失地、破产、无业的贫民为主,骑士代表人物为领导;贵族派以元老贵族为首。双方在朱古达战争(前111-前105年)期间和战后展开了 激烈的斗争。此时,军人出身的马略崭露头角,于公元前107年当选为执政官,实行了军事改革。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农民兵为雇佣兵。凡是志愿而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包括无产的贫民)都可应募入伍,服役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养,发给薪饷和武装,退役后作为老兵,分给份地,并可充当后备力量。马略还调整了军队的编制、装备,使军队得以实行 长期正规训练,因此大大提高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但同时,此改革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军队成为职业兵,长期追随和服从自己的统帅,而统帅则笼络收买军队,并利用军队作为争夺权利的的工具,“将可私兵”便成为以后罗马权贵建立军事独裁的基础。

4、同盟者战争,公元前90—前88年爆发了意大利同盟者城市反对罗马统治者的战争,目的是争取公民权,史称“同盟者战争”。战事席卷意大利中部和南部。

5、苏拉独裁(公元前82—前79年):同时,小亚细亚本都也发生了反抗罗马的起义。罗马决定派兵镇压,在任命军事统帅问题上,元老派和民主派发生了激烈斗争。元老派推举苏拉,民主派推举马略,结果元老派获胜,苏拉大肆镇压马略派,于公元前82年建立起第一个军事独裁政权。尽管共和国的同志形式仍然保持,但是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已经被实际否定,苏拉独裁是元老贵族为挽救其衰败命运而采取的个人军事专政,给共和制度以沉重打击,为日后恺撒等人独裁开创了先例。

6、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前71年):斯巴达克是色雷斯人。公元前 73 年,他率领70多名角斗士,冲出学校,进驻维苏威火山,领导奴隶和破产农民起义。他的军队纵横意大利南北。罗马元老院任命克拉苏为统帅,最后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

7、前三头同盟与凯撒独裁(公元前 60 年、公元前49年、前45-前44 年年):公元前1世纪中叶,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三个风云人物,他们是凯撒、克拉苏、庞培,他们活跃并操纵罗马政治,于公元前 60 年达成了互相支持的秘密协议,历史上称为“前三头政治同盟”。

最后,经过角逐,公元前 49 年,恺撒成为罗马的独裁者,前 45 年,被元老院任命为终身独裁官。然后,凯撒进行了改革:改组元老院、改革行省管理制、广建罗马公民殖民地、改革历法(接受一种由亚历山大里亚天文学家发明的新历法,每年定为 365 天,每 4 年补加一天,即著名的儒略历,一直沿用至 1582 年)。公元前 43 年恺撒被刺。

8、后三头同盟(公元前43年-前30年):公元前 43 年,恺撒养子屋大维、恺撒部将安敦尼和恺撒的骑兵长官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于前40年划分势力范围。

2.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工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美、 法、德、日、俄等国也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不仅给生产技术带来巨大的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它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确立工厂制对手工劳动的优势地位,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使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二)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劳动者同农业的分离,并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厂制度的附属品,以更密集的生产形式受到奴役,并破坏了家庭手工业。

(三)工业革命最终形成了成熟的近代资产阶级和与之对抗的无产阶级,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于1825年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3.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国际国内背景

(一)国内背景

1945年,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在美国支持下,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篡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斗争,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的显著特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成为非常紧迫的,关系和影响着未来中国命运与前途的重大课题。

抗战胜利前夕,国共两党几乎在同一时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从4月23日开至6月11日,国民党六全大会则是从5月5日开至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争取人民的自由,实行农村改革,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团结知识分子,争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解放和发展,建立和平、独立、民主的外交等。提出“民主的联合政府”,显然是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挑战,国民党六全大会很快就作出强烈的反应,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蒋介石还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从1945年1月以来,国民党军队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共武装力量的压迫和打击。国共之间剑拔弩张的形势,吓坏了中间人士,他们担心大规模内战的发生。以褚辅成为首的7名参政员于6月2日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希望国共继续商谈,从速完成团结。中共中央十分体谅褚辅成等的良苦用心,于16日复函,恳切表示出和平的意愿,“倘因人民渴望团结,诸公热心呼吁,促使当局醒悟,放弃一党专政,召开党派会议,并立即实行最迫切的民主改革,则敝党无不乐于商谈。”电报还邀请他们前往延安。

  中共中央对和平表示出积极的态度,甚至作出一定的妥协,并准备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要国民党改变反共政策,可以考虑承认“独裁加若干民主”的解决方式。

1945年8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政治报告认为,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民盟的任务,“就是研讨怎样把握住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实现中国的民主,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

  黄炎培从延安回到重庆后,与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李烛尘等共同筹备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宣称:愿“以纯洁平民的协力,不右倾,不左袒,替中国建立起来一个政治上和平奋斗的典型”。主张对美苏采取平衡政策,对国共取调和态度,要求政治民主、经济和思想自由。第三党负责人章伯钧向记者发表谈话,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党治,实行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并承认现有一切抗日民主党派合法地位”。

和平、民主,成为战后中国的关键词,蒋介石正是接过这些口号,作为邀请毛泽东来渝的重要理由。

(二)国际背景

美军 蒋介石运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美国,倚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表面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听命于美国的中国,以便“遏制”苏联。从这个目的出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起,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这一政策成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苏联为避免爆发新的战争,保持其远东的安宁环境,在诸多问题上亦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承认美国在远东的领导地位,支持在蒋介石的领导下统一中国,并于1945年8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领导人一方面防止美国插手东北,一方面向国民政府表示,中共没有能力领导统一中国,只承认并支持国民政府这个“唯一合法政府”,甚至向中共表示,“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

4.论述自然环境对埃及文明的影响

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在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地理环 境对两大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对埃及文明的影响: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狭长的绿洲地带,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尼罗河泛滥蕴含的水资源不仅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还将上游大量的营养土带到了埃及,但又极少发生洪涝,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正如希罗多德所说,尼罗河使得埃及人“不费什么力气就获得农业果实”。而农业的繁荣,为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统一的灌溉农业促进了埃及王权的加强,埃及法老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且导致庞大官僚机构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埃及历法、医学、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

埃及文明地处非洲东北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的撒哈拉沙漠东部,四周皆有天然 物为之屏障,这样封闭孤立的地理环境使得埃及免于遭受外族入侵,但也使得其对 外交流发展缓慢,使得埃及产生了独特的宗教文化。

(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形平原被称为两河文明,也叫苏美尔文明,也是紧紧依靠着两条流经西亚的河流而发展起来的文明,与埃及有很大的不同,两河流域灌溉农业与埃及相比显然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两河流域常发水灾,且盐碱化严重,但仍然哺育了西亚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与外界联系的地理条件与埃及也大不相同,其深刻影响了两河流 域文明的发展。一是开放的地理环境带来了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 国家的政治变迁始终体现为民族交替与王朝更迭。它经历了从城邦、王国到帝国的 不断演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发展脉络。二是开放的地理环境也使两河流域的商品经济较早发端和兴盛。

(三)地理环境对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古代史所研究的重点问题之 一,传统古文明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最初的产生和发展,但也有一些学者 提出质疑,黄跃庆认为古埃及文明产生的终极原因并不是尼罗河的作用,而是史前时期埃及的生产者、生产工具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的对外政策

查士丁尼登位后,为了争夺高加索通往黑海的出口,以及参加对东方贸易竞争,他很快与萨珊波斯展开争夺战,但是长此下去,不利于为在意大利和北非恢复古罗马帝国而进行的战争。因此查士丁尼于532年不惜以赔款11,000磅黄金为代价,与波斯缔结了和约。对于巴尔干北部诸蛮族部落的进攻,也是以重金收买酋长的方式求得和平。这样,暂时稳定了东方和北方的边境。查士丁尼随即集中兵力向西,企图消灭建立在西罗马帝国旧址上的蛮族国家。533年,查士丁尼借口其同盟者希尔得西斯被废,派大将贝利撒留率军入侵北非汪达尔王国。他利用汪达尔贵族内讧以及当地部落与汪达尔上层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勾结旧奴隶主和教会势力,攻占王国首都迦太基,消灭汪达尔王国,在北非恢复帝国的行政机构。

535年,查士丁尼制造了另一借口,即东哥特摄政王后爱玛拉森莎被杀害事件,命贝利撒留渡海进兵意大利,攻打东哥特王国。贝利撒留军队在西西里登陆,536年攻打罗马。查士丁尼下令在意大利恢复奴隶制制度和旧日罗马的地方行政机关,让过去的奴隶主重新上台。他们对奴隶和隶农反攻倒算,夺回土地,搜查隶农和奴隶。使那些已经获得自由的人全都陷入沦为奴隶的困境。帝国政府还在意大利竭力搜刮民财,滥征苛捐杂税,使得居民不禁怀念起蛮族统治时期的处境。

查士丁尼在北非、意大利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纷纷支持汪达尔人和哥特人起来继续与拜占廷军队斗争。北非人民在斯多查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坚持十年(536—546)。意大利的奴隶和隶农支持东哥特国王托提拉对抗侵略军。在一个时期内,托提拉军势极盛,收复了大部分土地。把贝利撒留逼到半岛的西南部。后来,查士丁尼派军队从意大利北部增援,才于555年消灭了东哥特王国。

查士丁尼在征服意大利的同时,利用西哥特王国内乱之机,领了西班牙的东南部。科西嘉、撒丁尼亚、巴利阿利群岛以及达尔马提亚等地,都先后并入拜占廷版图。至此,拜占廷帝国已囊括西罗马帝国除高卢、不列颠外大部分旧有领土,比它原有的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

6.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进程影响

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转型时期的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得美国跻身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直至今天为止,美国仍然占据着世界经济首位。

(2)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演变一方面使得联邦政府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扩充,开始对经济与社会事务进行有力干预,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文官制度的建立抑制了大财富集团对政治的操 纵,使官员任用制度开始向任人唯贤的方向发展。政府的决策更为迅速、准确,适应了社会发展加速化趋势。而选举制度的改善以及创制、复决、罢免等新参政形式的产生则使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有了更为广泛的民众基础,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整体利益。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时期的政治变革是美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为现代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现代意义的美国两党制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转型时期确立的新的联邦制格局与权力制衡关系至今未变。

7.一战对世界进程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参战国达30多个,15亿人被卷入战争。这场人类 历史上空前的磨难从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上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大战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达 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终生残疾。另外,大战期间因饥饿和瘟疫而死的大约有1000万。从经济 的角度估计,大战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惨重的。由于生产遭到严重打击,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 8年。

第二,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奥、俄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兴起,国际关 系出现新的格局。从全球的观点来看,一战的主要后果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直至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

第三,一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受俄国影响的一系 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在各交战国中,腐朽的沙俄危机最深,因此,在这里首先爆发 了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 1918?1919年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匈牙利无产阶 级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

第四,一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相互 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殖民地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 大,加之一战使殖民地人民开阔了眼界,致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中国的五四运 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印度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

一战后人类的进步过程加速了,这当然是战争的发动者所始料未及的。但是,战后世界仍然存在着众 多问题。战败的德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更难容忍被踩在英、法脚下;苏俄要打破封锁包围,推进世界革 命;中欧、东欧地区新诞生的国家还很脆弱,彼此间存在着众多矛盾和纠纷。此外,还有欧洲地位的下降,以 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的衰落。所有这些都足以表明:一战后的世界将面临一个动荡时期和调整时期。

8.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一)内容: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第三,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第五,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如詹天佑等。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技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

(二)影响

学术界一般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应该正确加以认识。洋务运动既增强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实力,也有抵制外国侵略的一面,但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从倾向性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潮流,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