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949教育心理学综合考研真题资料经验第一名…(24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招生)

|==

我是从22年2月初开始备考,自决定考研起,就确定要跟辅导机构。因为我是在职备考,且没有任何相关经验,参培就好比机构已经铺好了登山的路,我照着走就可以。

报的是研学森团队的课,大概7月中开始上课。虽然专业二也是教育心理学,但深大949跟333的教心侧重点不一样,研学森团队的参考资料价值非常高,里面的知识完全根据学校公布的考试大纲来编写,报考深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话一定要看研学森的参考资料,带课的老师也是往届高分学姐,经验很丰富,非常清楚重难点。

说下整个备考过程:基础阶段、强化阶段、真题阶段、冲刺阶段

基础阶段(2月初-6月底)

专业一是333的四门,学习顺序: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每一门课都是一个月,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和任务表:看一遍教材,听一遍喜马拉雅的音频,上一遍视频课,再手写一遍笔记。明确到每天的任务:大概要看50页教材,这是死任务,因为今天做不完堆到明天就有100页了。因此经常半夜抱着电脑看电子书;音视频资料也是跟着节奏完成;好在教育史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徐影老师的讲解又非常生动活泼,基本上只需要一遍都能吸收知识;

但是对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刚开始也非常痛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每一个字我都认识,每一个案例或者原理我都能理解,但是完全不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啥出现在这一章,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我看到的仿佛是满地的珠子,但是无法将其穿成项链。我甚至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抄写书上所有的专有名词以及对应的英文,有时候只能通过英文词汇去理解专业词汇。

我的四门专业课都是这样过一遍的,基础阶段非常扎实,很多细碎的知识点也了解;基础阶段除了教材和音视频资料外,没有看其他参考资料;

基础阶段的心得:一定要一页一页地过一遍教材,后面很多融会贯通的知识点都是散落在书本上,通读教材后才会有全盘的理解;而且一定要手写笔记,很多知识如果只是看一遍或者听一遍几乎没有感知,只有手写一遍,输出在纸上,才会深刻体会。

基础阶段一定要扎实,不要着急去抢进度,我是零基础跨专业的,一直到6月底才过完四门课。但是我心里一点都不慌,因为我非常清楚学习没有捷径,基础一定要牢靠。

强化阶段(7月初-9月底)

这个阶段没有再看教材,看了 的333应试解析和笔记,跟着辅导班的课程,同时看了其他的网课视频课。刚开始我只能跟得上教育史的课程,教育心理学我还是盲人摸象的状态,教育学原理则完全理不清头绪。因此我把应试解析一页页地过一遍,多听几遍串讲课,再结合笔记反复琢磨。

在强化阶段我没有着急背书,因为我非常清楚背书的前提是透彻的理解,所以我的重心在于搞懂理论。每天陪伴小朋友也给了我意外的收获:比如有一次睡前我催促老大去刷牙,她就很生气,说“我不要你提醒,我知道!” 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学习动机里的自我决定论嘛!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当过老师,缺少一线的经验。其实我一直有两个学生,就是我家的两个宝宝。于是我将养育子女的经验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才发现原来教育学如此实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仿佛活了一样。我就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家里的两个小朋友,才完成了对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小孩的教育。这样一来一回就能完全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了,甚至能够融会贯通,案例也信手拈来。

在强化阶段我对于教育学原理的知识还仅仅是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感觉知识点很抽象。但是我尽量去拆解,迁移知识。比如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这个知识点,我就会联想到工作中的战略分解,从集团战略到公司战略再到事业部战略,真的是一模一样,这样理论就变得有趣得多。

还有个印象很深刻的地方:通过几门课的学习,我意外发现pdca亦即plan(规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是永恒的方法论。不论是外教史上的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还是教育学原理上的泰勒的目标原理或者是博比特目标分析法,都可以用经典的pdca来套用。学习这样的知识点时,我几乎都是一遍过,很快就能掌握知识点甚至区分理论间的细微差别。

强化阶段的心得:一定不要忙于赶进度,相比进度,质量才是关键。我宁可多花一些时间消化也不愿意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要学会学习,能迁移知识点,灵活运用。

在强化阶段我也没有背书,只是出声念了一遍笔记,很多知识念一遍就能记得住。因为我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我没有时间一轮一轮地背书,因此必须要透彻理解知识点才能加速记住知识点。其实从头至尾我都没有死记硬背过,完全是基于理解来记住知识点。

真题阶段(10月初-11月底)

这一阶段我的参考书有 的真题汇编,还有研学森的深大真题合集(非常重要,一定要看)。这一阶段原本是查漏补缺,但是我却异常崩溃,因为我简直是女娲补天。之前两轮学习下来,居然还有很多不明白的知识点。而且下半年工作也明显增多,有很多会要开,很多报告要交。学习的主要障碍还是在教育学原理这一科目。因此把 的应试解析和研学森的资料又全部看了一遍,同时再整理一遍笔记,来不及重新做笔记就在资料书上填填补补。国庆七天假期,我一边带娃一边补完了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的所有笔记。不得不说真的有效果。梳理一遍后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很多知识点神奇地串联起来了。

其实真题阶段,我没有学得很扎实。只是把深大真题合集看了一遍,但 的真题汇编没有认真过一遍,会心存侥幸觉得这个不考那个不考,后来果然吃亏了。深大今年考了很偏的凯洛夫,据说别的学校考过,如果我认真看了真题汇编,应该就不会痛失30分。。。

真题阶段开始认真背书,一门一门地过。但是往往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进度很慢。这一阶段开始我的心态就不太稳,着急、焦虑,但却无能为力。

大概11月起,我也开始做真题,在本子上默写出来。很多时候只有默写出来才能发现薄弱之处。比如有些很简单的名词解释,原本以为肯定没问题,但写出来的时候就不是一回事,才发现自己连一句话都说不利索,而且随意性的涂涂改改也很多。于是我就开始刻意练习书写。在a4纸上书写,强迫自己保重一行字要在同一水平,不能随意往上飘;思考清楚再下笔,特别注意不能随意涂画,涂黑点。既然字迹无法再提升了,那就保证卷面干净。这些细节都是需要平时的刻意练习才能达到效果。我刻意练习了两个月,用了大概100多张a4纸,效果很显著。

24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949教育心理学综合考研真题资料经验第一名…(24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招生)插图
冲刺阶段(12月)

冲刺阶段我重点在于模拟考试。11月底参与了第一次模拟考,当时感觉良好,以为可以得110分,但老师给出来的得分只有80分,顿时觉得天昏地暗,差点都不想上考场了。我认真分析了老师的评分依据并对比了参考答案,才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冤。12月份又参加了3次模拟考,分数越来越高,到最后一次终于达到了110以上。12月份我主攻 的必备题,同时也看了研学森的深大真题合集和模拟题,每一道题都理解透彻,都背熟。专业二也是研学森的参考资料,对照深大949的大纲,每一个知识点都很清楚,知道考题大概会怎么出,整本书几乎没有盲点。到最后我甚至都能指出有些模拟题答案的错误或者不合理之处。

冲刺阶段的心得:一定要模拟考,至少三次。每次都认真对待,全真模拟。遇到不会的地方,宁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编也不要去翻书。

另外,要学会学习。如同教育心理学的150%学习原则,我们制定的目标一定高于实际任务。

公共课的学习:

政治:

基础阶段(7月份前):完成了政治课的基础课程,我跟的是 老师的基础课,非常有意思,很适合零基础,刚入门的同学。这一阶段的政治我看了视频课,没有看任何纸质书。

强化阶段(9月-11月):跟 的技巧班,刚开始觉得有难度,因为要做题,但 独特的记忆术真的 助很大,有趣且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同时也开始做肖老师的1000题;

冲刺阶段(12月): 和肖四肖八。每天做一套模拟题的选择题,规定在半小时内完成。每次的正确率保证70%以上

政治大题跟的是 ,强烈推荐,她的答题思路也特别适合用在专业课的大题上。今年政治选择题很难,我的政治还不到70分,但可以确定 的九页纸救了我的主观题。

英语:

英语我没有什么心得可分享,因为我本科就是英语专业,且过了专八。英语资料我只买了近10年的英一和英二的真题。原本我也打算认真背单词,但发现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12月份之前都没有在英语上花时间。但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英语要保底80分,所以从12月份开始我就刷真题,每天利用午休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三篇真题阅读。不得不说英一比英二难很多。好在深大949考的是英二。英二阅读我的正确率一直可以保证80%以上。考前一周我开始练习作文,大概做了五六篇。所以我总共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估计也就30h。如果说一定要分享经验的话,我会强烈建议做真题,到最后要卡每篇阅读的时间,大概20分钟一篇。今年英二比较简单,我全程下来没有不认识的单词,也没有卡壳的地方。大概提前半小时就做完了,最后分数也不高只有81,应该是作文得分不高。

先送大家两句话:(1)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2)敢于冒计算过的风险

再用项目思维讲讲其他方面的心得

1. 分析和规划:把备考当做一场战役来看的话,我们一定要知己知彼。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实力,不可盲目自信,也不要太随意。如果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达到,那么就制定非常详细的规划,且严格执行。

比如我在一开始就确定要考370分,虽然这个专业往年过国家线就能上岸,但谋其上者得其中,谋其中者得其下。再细分到每科的分数:政治70,英语80,专业一120,专业二100;这个分数是基于所有已知信息和自我判断得出来。果然最后得分没有偏离太大。

2. 正确预估可能的困难:整个备考过程将近一年时间,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会因为自己进度慢而焦虑,会因为背不熟而焦虑,到最后也会因为来不及而崩溃。一定要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的,不是你一个人这样,大家都这样。而对冲迷茫和焦虑的方法之一就是制定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规划,保证每天都有明确的任务。这样每次完成任务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其实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攻关阶段,坚持下来就是胜利。11-12月份也是我工作上最难熬的阶段,经常在写不出报告时,我就去学习,相比工作上的难题,背书做题真的不算啥。

3. 做好风险管控:我是在职备考,我的最大风险就是工作冲突,所以开始我就确定要以工作为先,果然到下半年工作很忙的时候,我也没有崩掉,也没有直接放弃备考,因为早有预案。再说一件事情,考前半个月的时候肖四出来了,但是纸质书迟迟不发货,我就打印了整本书先看。没成想接下来一个星期大家都是阳阳阳的状态,别说收快递,连爬起来都吃力,幸好我提前打印了肖四,否则我真的不用上考场了。

4. 以结果为导向,不要自我感动:最后的结果只有0和100,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不要糊弄,或者自我安慰。因为最后的评分标准不是 “好看的数据”,比如背了十几遍的书,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追求这些数据的前提一定是高效吸收。

5. 学习没有捷径,每一步都算数。只有每个wbs都完成,才能达到100%的完成度。音视频倍速看,教材要过一遍,一遍就够。

6. 输出和模考非常重要:文科考试,最终呈现的就是笔头的输出能力。模考的目标是拿到试卷的一刻就清楚每道题要花多长时间,要写多少行,多少页纸,要写哪些内容。每一科都要模考,专业课至少模考3遍。

7. 理论是基础,学会迁移和概括;同时又要灵活运用、拔高思维:研究生的考试最终还是靠思维能力,而不是背书。尤其是深大333,只有5道大题,要写满12页纸。考的就是如何当老师、如何做校长甚至如何做教育部长。每一道题都是理论结合实践,死记硬背能拿到的分数只有理论部分。

8. 加群:要加群,(目标院校群,专业课群),目的在于及时获取信息。比如我们考前两天考场信息有变动,这个重要信息就是在群里获悉的。第一场考试真的有考生因为跑错考场而大哭。

9. 不要卷入太多人:首先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另外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考研是个人的决定,不要卷入太多人,让别人为你妥协。因为最后录取通知书上只有你一个人的名字。

10. 对于考研有正确认知和期望:不要以为考上了就是人生赢家,也不要以为考不上就是世界末日。考研只是我们想做成的一件事而已,拼全力考上了就是项目成功了,没考上大不了就是项目搞砸了,这在工作中也很常见。虽然我现在已经上岸了,但我对于这个学位的期望仅仅是在于求知本身,从不期望因此而改变人生。

如果想通了以上几点,在备考过程中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迷茫和疑惑了,祝愿大家也能成功上岸,奔赴理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