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阿拉伯古籍中对南亚、东南亚柚木的记载和认知_社会…(阿拉伯语研究生考试科目)

|==

阿拉伯古籍中对南亚、东南亚柚木的记载和认知

8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国力空前强盛,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大食在西域为最强,自葱岭尽西海,地几半天下”。4“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5强大国力和辽阔疆域便利了穆斯林商人广泛参与印度洋贸易,其航海事业的发达使其成为印度洋航海贸易的主角。阿拉伯帝国疆域东端曾一度抵达印度河流域,另外,阿曼人、也门人、波斯人的航海经验也为阿拉伯帝国所继承。造船需要进口印度柚木,因此阿拉伯古籍对印度柚木有着或详或略的记载,研究者可以从中管窥阿拉伯古籍对外部世界物种的认知。

阿拉伯古籍中出现多处记载关注柚木的产地以及功用。据伊本·胡尔达兹比赫(ibn khurraddhbih)的《道里邦国志》(kitb al-maslik wa l-mamlik)记载:“印度最强大的国王乃巴拉哈(ballaha,940—965年在位),此名之含义乃‘诸王之王’,该国王官廷设在孔坎(konkan,今孟买),此地盛产柚木。”6此地还有印度最大的寺庙曼基尔寺,长达一波斯里(parasang,大约5.6公里)。寺庙用柚木、芦苇和各种不同木料建造。在这座寺庙里,有万尊佛陀,均用各种珍贵材料如金、银、铁、铜、黄铜、象牙和形形色色人造石等制作,并饰有光彩夺目的宝石。112世纪阿拉伯学者埃德里奇(idrs)的《诸国风土志》(kitb nuzhat al-mushtq f ikhtirq al-fq)也有相似的记载:“印度诸国最大的国王是巴拉哈,意思是诸王之王。然后是孔坎,其国乃柚木之国。”2法国学者索瓦杰(j.sauvaget)在为《中国印度见闻录》一书注释时认为,贡建那(konkan——梵文konkana,玄奘译为恭建那)是印度孟买到果阿的沿海地区,是一个盛产柚木的地区,阿拉伯人将柚木作为建筑用材,将其大量输往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岛。3《大唐西域记》载:“恭建那补罗国周五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土地膏腴,稼穑滋盛。气序温暑,风俗躁烈。形貌黧黑,情性犷暴。好学业, 艺。伽蓝百馀所,僧徒万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综习。天祠数百,异道杂居。”4可见印度盛产柚木在古代阿拉伯人的印象中极为深刻。

此外,东南亚地区也盛产柚木,迪马斯基(dima?i)在《海陆奇迹荟萃》(nukhbat addhar f’adj?b al-barr wa al-bar)中记载了东南亚的柚木:

马来(maly)岛。位于科摩罗岛的东部,岛周长有七百英里……岛上生长有柚木树,这种树长得又高大又粗壮。将柚木树挖空,人们便可制造一些独木船,这类独木船长四十腕尺(24米),宽七腕尺(4米)。

军突弄岛,全岛周长为三百英里,岛上主要生长柚木树和芒果树。5

这一时期东南亚社会发展还较为落后,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造船业,但是人们已经认识到柚木的特性,便用来做独木舟。

柚木还被人们用来制作佛像,据13世纪的雅库特(yqt,1179—1229)所著《地名辞典》(kitb mu’jam al-buldn)记载:“穿过呼罗珊和河中地之穆斯林城镇后……之后来到巴扎人的部落,这里有许多无花果、葡萄等,还有柚木做的偶像。”6该书也记载了印度盛产柚木:“我从此地出发,奔赴故临城。该城有柚木和苏木,柚木树则很粗很高,有的高达一百腕尺(dhir‘,约60米,腕尺指自肘至中指尖的长度,阿拉伯腕尺等于0.5883米)甚至还要高。”7

11世纪的阿布·海尔(ab’l-khayr)在《农业文化》(kitb al-fila)中提到大量农业作物,其中就有柚木。8虽然柚木在阿拉伯社会中属于进口物品,然而当时人们将其看作重要经济作物,从侧面反映了柚木在阿拉伯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史书记载的内容往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正是柚木在阿拉伯社会的广泛使用才引起史学家的关注,从这一点可以管窥柚木在阿拉伯社会的广泛影响。

(三)阿拉伯社会建筑中的印度柚木

柚木的优良特性及其在阿拉伯社会的稀缺贵重性,使得阿拉伯社会在建筑中广泛应用柚木,一方面利用其良好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炫耀财富。塔巴里(al-abar)的《历代先知和帝王史》(ta’rkh al-rusul wa’l mulk)记载了阿拉伯社会利用柚木进行城市建设等史实:9

公元763年,阿布·贾法尔(abu ja‘far)在接到穆罕默德·阿卜杜拉(muhammad b.‘abdallah)叛乱的消息后动身前往库法。他为巴格达城的建设准备了必要的木材、柚木和其他东西,出发时他让仆人阿斯兰(aslam)负责完成准备工作。阿斯兰听说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打败了阿布·贾法尔的军队,便烧毁了阿布·贾法尔留给他掌管的柚木和木材,因为他担心如果他的主人被击败,这些柚木可能会被夺走。1

公元815年,也门叛军易卜拉欣·穆萨攻占克尔白(ka’bah)时,他们把在扎姆扎姆(zamzam)周围形成格栅的铁和柚木横梁都拧了出来,然后以微不足道的价格卖掉。2

公元843年,阿齐兹·阿萨里在哈鲁尼(宫殿)的中间门廊上挂上缎子,在这个门廊的一个部分上方是一个非常高的穹顶,它洁白得像鸡蛋,另外中间有一条像立方的横木,是柚木做的,上面镀着青金石和黄金。3

公元883年,穆罕默德·阿·哈桑(muhammad b.al-hasan)告诉努赛尔(nusayr),一个叫阿布·哈姆扎(abu hamzah)的背信弃义的人在阿卜·哈西卜(abu al-khasib)运河上用柚木建造了一座桥。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早餐往往应付了事,午餐一般也是通过外卖解决,而晚餐,也似乎渐渐地被人们“遗忘”。

由此材料可见阿拉伯帝国的城市建设使用了数量庞大的柚木,柚木的稀缺贵重甚至使得掌管的官员因担心被敌人夺走而不惜毁掉,可见当时柚木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另外,阿拉伯帝国的其他城市诸如西拉夫(srf)和苏哈尔(sur)等港口城市也出现了柚木建造的建筑。阿拉伯帝国的商人们在西拉夫建立了一个繁荣的市场,10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穆卡达西(al-muqaddas)在《诸国知识的最好分类》(asan al-taqsm f ma’rifat al-aqlm)中高度评价这座城市的魅力,他写道:

在伊斯兰世界,我从未见过比西拉夫更引人注目的建筑。它们有几层楼高,可以俯瞰大海,用柚木和砖建造的。仅仅一栋房子的售价就超过10万迪尔汗。5

公元前977年,当伊姆兰(ab ‘imrn)在开罗写下他的海上故事时,其中许多故事都是由西拉夫的船长们讲述的,西拉夫本身几乎被一系列持续一周的地震和余震摧毁,这些地震和余震将许多昂贵的砖木和柚木豪宅震得粉身碎骨。6

伊本·豪喀尔(ibn hawqal,907—981)在《大地形胜》(kitb rat al-ar)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西拉夫建筑物是用柚木和木材建造的……它们是多层的,就像埃及的房子一样……人们在建筑上花费过多,以至于有的商人会在自己的房子上花费超过30000第纳尔(dnr,金币4.233克)。”7

苏哈尔是古代阿拉伯与东方贸易的重要港口。该港地理位置优越,可抵御季风的侵害,因此是波斯湾船只的天然停靠地。它为其贸易伙伴西拉夫和巴士拉(basra)的船只提供非洲货物,以供它们前往印度和中国。穆卡达西曾记载该港的重要性以及此港口柚木贸易:“(苏哈尔)是通往中国的门户,是东方和伊拉克的仓库,也是阿曼的救星。在公元10世纪出口到阿曼的商品中,有香水、药品、苏木、柚木和檀香木。”8

10世纪的地理学家伊斯塔赫里(al-istakhr)在《道里邦国志》(kitb al-maslik wa l-mamlik)曾称赞苏哈尔是“伊斯兰世界中最富有的城市”,“你几乎找不到一个比它更富有建筑的城镇”,“它们(苏哈尔)的城堡和房屋都坐落在海边。其中一些是用石膏、砖头和柚木建造的……富人的屋顶是用来自占婆的乌木和沉香木建造的”。9另据13世纪伊本·穆贾维尔(ibn al-mujwir)的记载,苏哈尔港有12000所房屋是用“砖、砂浆和柚木”建造的。1 柚木与沉香木一起广泛应用于西拉夫和苏哈尔最富有的商人宅邸中,可见阿拉伯社会上层生活的奢侈豪华。1305年,伊利汗国的第八任君主完者都新建都城孙丹尼牙(sultniya,今苏丹尼耶,伊朗西北詹章省),此城的规划者火者·塔术·倒剌·丁·阿里沙·大不里齐(khvja tj dawlat dn ‘alshh tabrz)在此地建了几所别业,也曾使用柚木作为装饰:“那些楼宇房屋的天顶皆用银饰,那里的大门和墙壁均镀金,复饰以宝石,地板和中庭则镶嵌着各色红、蓝宝石,以及柚木、沉香、黄金、乌木和象牙的装饰板。”2

柚木还用于清真寺的建设。12世纪末,一位穆斯林朝圣者伊本·朱拜尔(ibn jubayr)在其游记中记载麦加天房的天花板由3根巨大的柚木柱子支撑着,柱子之间相隔四步,与天房的高度一致。3 836年,阿巴斯王朝第八位哈里发穆塔伊姆(mu’tasim,833—842年在位),即哈伦·拉西德(hrn-ar-rashd)的幼子,到达萨麻剌城(smarr)……这位哈里发还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修建了第一座聚礼清真寺和宫殿。其工匠来自帝国各地,并且进口了大量的柚木(sj)。4另据9世纪历史学家拜拉祖里(al-baldhur,820—892)在《各地的征服》(futh al-buldn)中记载:

当穆阿维耶·伊本·阿卜·苏菲延(mu’wiyah ibn-abu-sufyn)任命齐亚德(ziyd)为巴士拉的埃米尔,齐亚德大大扩建了清真寺,用烤砖和石膏建造,并用柚木做屋顶。6

另外,柚木制品也用于宗教活动,现存最早的清真寺敏拜尔(minbar,意为讲经坛),藏于突尼斯的凯鲁万大清真寺,是由阿格拉布王朝埃米尔艾哈迈德·伊本·穆罕默德·阿格拉比(856—863年在位)从巴格达带来的,由柚木制成。在摩洛哥安达卢西亚清真寺中的敏拜尔,有两个柚木制作的镶板(约980年,右面板:55×20.7厘米,左面板:56×20.5cm,现藏摩洛哥菲斯巴塔手工艺博物馆),见下图。7

阿拉伯人还利用柚木的抗海水腐蚀的特性,在海岸建造灯塔,服务往来船只。据史料记载,阿巴斯王朝曾在海岸边竖立了望塔(ribt)和灯塔(murbata),作为船只的向导来确保海上航线的安全。8波斯诗人和旅行家纳思儿·忽思罗(nsr khosraw,1004—1088)在其《旅行记》(safarnma)中描述了位于巴士拉和阿巴丹(‘abdn)之间的望塔的建筑特征和用途:

黎明时分,海面上可以看到一个小岛。我们越靠近,它就显得越大。当它在我们左边大约一波斯里的时候,一股逆风袭来,他们抛锚把帆放下。我问那是什么东西,有人说它叫“khashb”。它由四根巨大的柚木柱子组成,方形,底部宽,顶部窄……它有两个作用:第一,这一地区正在淤积,海水因此变得很浅,如果一艘大船碰巧经过,它就会撞到底部。晚上,用玻璃包着的灯(这样风就不会把它们吹灭),人们可以从远处看到并采取预防措施,因为没有救援的可能。第二,人们可以知道陆地的范围,如果有小偷,就把船开走。当khashb不再可见时,另一个形状相同的塔出现在眼前,但这座塔顶上没有望塔,好像它还没有完工一样。1

关于阿拉伯帝国波斯湾的灯塔,中国古籍文献也有记载,史料中的“海中华表”,很可能就是上文中所记载的灯塔:“又自提?国二十日行,经小国二十余,至提罗卢和国(伊朗西部波斯湾阿巴丹附近),一曰罗和异国。国人于海中立华表,夜则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2

印度柚木在阿拉伯社会建筑中有广泛应用,城市建设、造桥、房屋、清真寺、灯塔都大量使用柚木。大量柚木用于建筑中也从侧
民族学考研阿拉伯古籍中对南亚、东南亚柚木的记载和认知_社会…(阿拉伯语研究生考试科目)插图
面反映了印度洋柚木贸易的繁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