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or就业没想清楚就是在谋杀你的青春_工作(考研和不考研就业影响)

|==

大学生往往会
考研or就业没想清楚就是在谋杀你的青春_工作(考研和不考研就业影响)插图
出现两个极端:没能力却骄傲、有能力却自卑。后者往往是由于本科就于“双非”院校造成的心态。

你向往名校有好的机遇,应该首先在自己学校爬到顶尖,而不是抱怨自己学校——即使真的差,都是你自己考的,你自己选的,学校没求你来,也没人逼你来。你自暴自弃,不是在报复学校,学校每年拿得出手的优秀毕业生多得去了,吃亏的只是你自己罢了。是的,你会整整四年抱怨你当年的无能,毕业后继续花一辈子时间抱怨自己学校给的文凭不够好,其实只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造成自卑还有一个原因,得怪学校:把学生送走就算了,没有过多地回访并宣传我们毕业生的成就。就算有,也是拿一些已过不惑之年的成功人士出来,那离我们都太远了。

比如我在毕业前还向往过互联网这条路,关注得还比较多,毕业后和上届的学长交流,才知道我们居然有去了科大讯飞、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做技术员的优秀毕业生。其实我曾经实习过的公司也是很牛逼的,只不过站自身的立场,是没有必要向同学们“炫耀”的,但学校的立场就不同了,这就是同学们的希望啊!

在校的时候都太迷茫了,不知道毕业后该干嘛,更不知道自己学校的出来了能干嘛。这些往届优秀毕业生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不就能给我们树立远大目标的信心么?

考虑因素1

你是否只是图面子?

既然不想一辈子的文凭定格在自己的本科学校,就有人想——考研啊!

之前我也是那么想的,不仅是这么想,我还当着全校的面演讲:“考研同样是考上211、985,你们说本科就是211、985的厉害,还是我们学校的厉害?!”同学们激动地回答:“我们的!”

虽然我自己没坚持走这条路。但我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目标本来就是可以调整的,这不叫放弃,只不过是换了一条路。就怕有人明知道不适合自己,还要死撑,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

我没考研是因为觉察到自己的初衷就错了——为什么我毕业了还得依赖母校的文凭去做敲门砖?毕业了靠学校,和长大了靠父母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啃老么,难道自己没本事么?多少毕业生拿着同样的文凭出去,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归宿。不是文凭行不行的问题,是你行不行。这就是文章最开始讨论的问题——有能力的人却自卑。这样的人考研不过是图面子而已。

如果说文凭是敲门砖,这种依赖母校的想法,就跟胆小没自信的小孩,非要拉着母亲来 自己“敲门”,多懦弱啊!我当时想着只要能考进211,不管什么专业都行,随便选了一个自己专业相关的(好考),就算明知道自己以后肯定不适合干那行,只要有文凭就行……后来实在难以啃下那些生涩的书籍,无聊得跑去创业了……

当然了,哪怕是觉得本科文凭会拖累你就业而去考研,即便真的考上了,也不要忘掉你的本科学校,要记得那些曾经用心教过你的老师的恩情。不然,就算你哈佛毕业也没用,因为人品大于能力。

考虑因素2、3

家庭条件、兴趣爱好

该不该考研,得看自己的家庭情况,如果需要自己尽快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就不要任性了。因为你是成年人了,得为家庭考虑,承担责任。而家里有矿又想要考研的,祝你成功。

其次是自己喜不喜欢。若是喜欢,你才有动力去学。

考虑因素4

专业与理想工作

一些特定的专业,没有硕士文凭,相对是比较难就业的,这就需要做两步工作:一是询问你学校的直系学长和老师,甚至可以调查一下全国来看你这个专业的就业状况;二是你自己得去对比自己和理想工作的差距。

还有一些行业,其实正处于急需人才的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学历是不太看重的,而你正好有能力,就不要犹豫了。这是我根据自身对新媒体行业的观察分析的,你所向往的行业状况还是得你自己去调查,去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看看。就算是你要考研,也是可以对比自己离理想的职业有多大差距的。

找工作不是简单的事,但是找到工作,事情就变简单了。我有一个朋友,毕业后面临二战考研和直接就业的两难选择。我根据自身丰富的求职经验,判断她其实是可以直接找到好的工作,只是需要花点时间。我说:“你考研无非就是想找到好的工作,可要是你现在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你有考研的必要吗?”可她投了几份简历,见没回音,就放弃找工作了,继续考研。

考虑因素5

机会成本

下面就是另一个问题:花两三年的时间读研值得吗?如果你考研的动机是为了精益求精,真的有兴趣学好自己的专业,或者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向就是自己专业的对口工作,比如教师,这种职业确实是硕博文凭更有优势,是值得的。

所谓机会成本,就好比你本科毕业后的两三年里,读研就等于放弃了工作经验。比如我读的秘书学,毕业后应该是实践比理论重要了,考研读相关专业大概是吃亏的,因为“老秘”肯定更吃香,工作经验是很重要的。

如果读研了,机会成本砸进去了,却不打算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肯定就是“废了”。只图学历,毕业后另寻出路,就像我有个本科读数学的同学在读研,依旧是数学相关,却说毕业后不打算再干数学的工作,我就劝她——那你七年青春都白费了。

一言惊醒梦中人,她恍然大悟。其实我发现身边很多人考上了研究生却后悔了,无非就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罢了。后来,她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才放下了“任性”的想法,重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前些天认识了一个电信院的校友,聊了聊天,我感慨到我和他俩人同样是求职碰壁,却分别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是发愤图强,顺利考研,毕业后收到十几份offer,选择了清华紫光;我是心态极佳,有企业一听我不是211、985就立即打断我说话婉拒……我礼貌地道别,心态没有影响,一扭头继续面试其他名企,依然可以通过面试。

虽然那位学长现在的工作更好,但是我个人认为青春也是很宝贵的,三年后,我的处境不一定比他差。所以选择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考虑因素6

你是否只是在逃避就业?

有的同学害怕就业,留恋校园青春。“本科毕业竞争太大了,我读研以后好找工作”,可能只是他害怕走进社会的借口。我觉得那些毕业后对学弟学妹说“好好珍惜你的读书时光,工作很辛苦”的都是扯淡,昨天有学弟问我羡慕不羡慕他有寒暑假,我说不羡慕,人生阶段不同罢了。有人坦然,有人抱怨。

在大学,我总结的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凡事皆有两面性。比如学生自由,却没有经济能力;上班族相反。人生不过如此,该面对的还是逃不了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可以调整。的确,本科生已经烂大街了,但硕士生就一定好了么?

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创下改革开放40年来最高纪录。除了在2014、2015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都有所增加,在2017、2018年增幅甚至都在10%以上。

文凭不过是敲门砖,有人不断往上读,砖越来越“硬”,却不去“敲”,但终会有需要面对现实的一天。

考虑因素7

如何看待成败

最后要告诫大家,考研应该有的心态是: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收获,努力过就没有遗憾。如果大三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考研总比那些浑浑噩噩度日的同学强;就算最后没考上,那些实实在在的奋斗经历都是宝贵的。

如果说“高考是很多人最后一次动脑的机会”,那考研大概又是很多本科生最后一次拼命学习的机会了,对于学生来说,努力学习当然是本职,用心备考了,就足以说明大学没有虚度了。考上了固然好,没有考上,也不见得前途灰暗。你的母校一定出过很多优秀的人才,以前有,将来也有会,为什么不可以是你?

前面说的签了清华紫光的优秀学长,据他自身评价自己在本科时期的学习状况是“逃课、挂科、重修”,这才叫真的励志呀……

我不优秀,但也不自卑。在大学之前我从未认真想过自己毕业后要干嘛,但起码有个大方向,知道取舍哪些道路,知道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只管努力,其他的,毕业后再说吧。

你迷茫,是因为你不自信,是因为你没有去探索。这种情况下谈“考研还是就业”,就跟抛硬币似的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

文:刘尚灵

图:校园励志片《垫底辣妹》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文风灵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