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谁)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1.洋行
中国近代广州经清政府批准而设立的经营对外贸易的行商。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十三行是行商的通称,起于明代,非固定为13家。1720年,广州16家洋行成立公行,遭到外国商人反对。次年被废止。1782年,公行制度确立。行商是垄断对外贸易的商人,多捐有官职,属半官半商性质。外商的进口货物由其承销,内地的出口货物由其代办。行商间实行互相监督。道光年间,经过裁撤重组,剩下13家最有势力的洋行,后来这“十三行”变成洋行的代名词。《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特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在中国的侵略。以后,十三行日趋没落。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平分土地为核心,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力图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太平天国推行了作为基层政权的乡官制度,没有实施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而执行“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列出的诸多措施实际上并未得以贯彻实施。
3.轮船招商局
清末最早设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正式成立。总局设上海。承运漕粮,兼揽商货。1877年(光绪三年)以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扩大经营,但始终受帝国主义在华航运业的排挤。1885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30年国民党政府借口整理改为国营。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运事业的机构。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4.三国干涉还辽
中日甲午战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各遵本国政府训令,分别照会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继而日本提出“变相占领”对策,于4月30日向俄国提出占领旅顺、大连,要求补偿金,暂行占据辽东半岛等要求。5月3日俄国回复日本,表示“仍维持最初之劝告”毫不让步。德、法亦随声附和。最后,日本政府决定对俄、法、德三国虽全然让步,但提出中国须交“补偿金”。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付清该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此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乘机敲诈清政府,索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扩大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
5.东南互保
1900年东南各省督抚同上海领事制定的协定。又称《东南保护约款》。清政府“宣战上谕”发布后,刘坤一、张之洞拒绝执行。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正式会商,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该协议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侵略者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
6.中国通商银行
清末盛宣怀于上海筹办的第一家中资银行。成立于1897年。总行设在上海,在天津、北京、汉口、镇江等地设有分行。成立之初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清朝政府还授予其发行钞票代收库银的特权。辛亥革命后,官股大量减少,工商业者的股份迅速增加,由早期的官办变为商办。1935年,在白银风潮中中国通商银行面临危机,被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控制,成为“小四行”之一,杜月笙出任董 事长。1949年,由共和国政府接管。1952年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合并。
三,论述题(35)
1.试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的前提条件及其特殊性
(一)前提条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极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统治者和士绅阶层。他们普遍痛感失败之惨痛,从而迅速形成了“御侮自强”的社会思潮。清朝统治者兴起了一场以增强武备为核心的求强活动——“洋务运动”。
推动洋务运动开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已大力仿造西洋船炮军火,派遣学生分赴欧美留学。日本的动向已引起洞察时势的清朝富绅的不安。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一步扩大采用西法练兵和仿造西式军火的规模,扩充武备,窥视中国的动向,更引起洋务派要员的注目和忧虑。于是要求加快洋务运动步伐的呼声甚为急迫。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制造军火轮船等洋务事宜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促使洋务运动迅速开展的另一重要的原因和最直接的契机,一则是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对清朝封建统治的猛烈冲击。60年代初期,正是太平天国克服了内部危机而重新振作起来的高潮时期,并在长江下游地区接连重创清军;北方捻军也在江淮地区大为活跃,成为太平天国的有力支持者。这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因此,洋务派置办洋枪洋炮和兵船,首先用于镇压这些农民起义运动。
因此,洋务派在大量购置西式武器和采用西法练兵的同时,还大力仿照西方设厂制造新式枪炮和兵船,举办近代化的军事工业,建立了一批军火工厂,如安庆军械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谁)插图
所等。中国近代工业就产生在军事工业之中,后来,为了辅助军事工业,为它提供必需的资金等,洋务派还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等,采用了官督商办等形势,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二)特殊性:但是,这些企业属封建政府所有,经营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筹建经费和巨大的常年开支大都是财政拨款,以及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机构的干预生产,因此不像普通的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其管理方式等方面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质,实质上是封建官府垄断下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1.洋行
中国近代广州经清政府批准而设立的经营对外贸易的行商。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十三行是行商的通称,起于明代,非固定为13家。1720年,广州16家洋行成立公行,遭到外国商人反对。次年被废止。1782年,公行制度确立。行商是垄断对外贸易的商人,多捐有官职,属半官半商性质。外商的进口货物由其承销,内地的出口货物由其代办。行商间实行互相监督。道光年间,经过裁撤重组,剩下13家最有势力的洋行,后来这“十三行”变成洋行的代名词。《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特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在中国的侵略。以后,十三行日趋没落。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平分土地为核心,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力图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太平天国推行了作为基层政权的乡官制度,没有实施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而执行“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列出的诸多措施实际上并未得以贯彻实施。
3.轮船招商局
清末最早设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正式成立。总局设上海。承运漕粮,兼揽商货。1877年(光绪三年)以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扩大经营,但始终受帝国主义在华航运业的排挤。1885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30年国民党政府借口整理改为国营。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运事业的机构。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4.三国干涉还辽
中日甲午战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各遵本国政府训令,分别照会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继而日本提出“变相占领”对策,于4月30日向俄国提出占领旅顺、大连,要求补偿金,暂行占据辽东半岛等要求。5月3日俄国回复日本,表示“仍维持最初之劝告”毫不让步。德、法亦随声附和。最后,日本政府决定对俄、法、德三国虽全然让步,但提出中国须交“补偿金”。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付清该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此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乘机敲诈清政府,索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扩大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
5.东南互保
1900年东南各省督抚同上海领事制定的协定。又称《东南保护约款》。清政府“宣战上谕”发布后,刘坤一、张之洞拒绝执行。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权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同各国驻上海领事正式会商,制定《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该协议在推行过程中保全了西方侵略者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维护了这些地区督抚的势力。
6.中国通商银行
清末盛宣怀于上海筹办的第一家中资银行。成立于1897年。总行设在上海,在天津、北京、汉口、镇江等地设有分行。成立之初除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外,清朝政府还授予其发行钞票代收库银的特权。辛亥革命后,官股大量减少,工商业者的股份迅速增加,由早期的官办变为商办。1935年,在白银风潮中中国通商银行面临危机,被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控制,成为“小四行”之一,杜月笙出任董 事长。1949年,由共和国政府接管。1952年公私合营,与其他银行合并。
三,论述题(35)
1.试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的前提条件及其特殊性
(一)前提条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极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统治者和士绅阶层。他们普遍痛感失败之惨痛,从而迅速形成了“御侮自强”的社会思潮。清朝统治者兴起了一场以增强武备为核心的求强活动——“洋务运动”。
推动洋务运动开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来自日本的威胁。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已大力仿造西洋船炮军火,派遣学生分赴欧美留学。日本的动向已引起洞察时势的清朝富绅的不安。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一步扩大采用西法练兵和仿造西式军火的规模,扩充武备,窥视中国的动向,更引起洋务派要员的注目和忧虑。于是要求加快洋务运动步伐的呼声甚为急迫。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制造军火轮船等洋务事宜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促使洋务运动迅速开展的另一重要的原因和最直接的契机,一则是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对清朝封建统治的猛烈冲击。60年代初期,正是太平天国克服了内部危机而重新振作起来的高潮时期,并在长江下游地区接连重创清军;北方捻军也在江淮地区大为活跃,成为太平天国的有力支持者。这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因此,洋务派置办洋枪洋炮和兵船,首先用于镇压这些农民起义运动。
因此,洋务派在大量购置西式武器和采用西法练兵的同时,还大力仿照西方设厂制造新式枪炮和兵船,举办近代化的军事工业,建立了一批军火工厂,如安庆军械所等。中国近代工业就产生在军事工业之中,后来,为了辅助军事工业,为它提供必需的资金等,洋务派还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等,采用了官督商办等形势,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二)特殊性:但是,这些企业属封建政府所有,经营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筹建经费和巨大的常年开支大都是财政拨款,以及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机构的干预生产,因此不像普通的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其管理方式等方面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质,实质上是封建官府垄断下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