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5年天津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5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法典的基本宗旨是巩固帝位、突出君权,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2.楔形文字
古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3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不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公元前后,楔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而变成一种死文字。1857年,楔形文字释读成功,由此诞生了一门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使用楔形文字诸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亚述学。
3.莫斯科公国
13-17世纪以莫斯科为首都的封建国家。13世纪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而成。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被金帐汗国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1380年,莫斯科大公顿斯科伊于库里科沃战役大败蒙古军队,确立了莫斯科公国 在罗斯各公国的领导地位。1480年,金帐汗国联合立陶宛进攻莫斯科,失败撤退,从此莫斯科公国摆脱了金帐汗国的控制,并统一了东北罗斯。1721年,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改名俄罗斯帝国。
4.大宪章
英国限制王权的封建文件。1215年6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63条。主旨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主要内容有: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保障领主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不再征收额外继承税或其他贡金、代役税;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不任意逮捕、监禁自由民;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风俗习惯;统一国内度量衡,保障商贾自由。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保障广大农奴的利益,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到17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
5.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达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它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相传他是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子,29岁时出家修道,35岁自称悟道成佛,此后在印度恒河中下游地区传教,约80岁逝世。佛陀所传的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主张“众生平等”。
6.哥特式
哥特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二、简答题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用伊斯兰教义把阿拉伯半岛的各个部落,逐渐凝聚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已经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岳父伯克尔继承了他的事业,称“哈里发”,也就是“先知的继承者”的意思。伯克尔平息了一些部落的叛乱后,决定把伊斯兰教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之外,同时向四周扩张领土。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阿拉伯人就打败了周边强敌,建立起庞大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国正式形成,首都由麦地那(在今沙特阿拉伯)迁到大马士革。以后,阿拉伯军队同时向北、东、西三个方向大举扩张,向东占领了喀布尔(在今阿富汗)、撒马尔罕、布哈拉、花剌子模(前苏联中亚地区);向西征服了迦太基和西哥特;向北侵入高卢,在波瓦都战役中,遭到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抵抗,入侵西欧的势头被阻止。
到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势力达到了鼎盛期,其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中国史书将其称为大食帝国。
2.明治维新论述
?背景:
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内容:
(1)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①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③土地制度改革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实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
(2)建国三大政策:
①殖产兴业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国家的力量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推行“文明开化”和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③富国强兵与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性质:以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军官为领导的自上到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作用: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3)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3.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1、封建庄园制度。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2、封建农奴制度。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剥削制度。共基本特点是:农民以奴役性条件从封建领主的庄园里取得份地,世代耕种,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封建主和封建国家处于人身依附地位,成为农奴;封建主迫使农奴提供劳役、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并可以任意惩罚、出卖农奴,或没收其财产;农奴要向封建领主提供徭役、缴纳贡税,毫无政治权利。中世纪时,农奴制在欧洲各国占主要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农民暴动和大规模的起义,农奴制渐趋解体。15世纪时,西欧多数国家基本上废除了农奴制;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到19世纪中叶才废除。
3、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内容。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教以前更为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二为“ 助”、三为“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君封臣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封君封臣任何一方若不履行其义务,就可能导致封君封臣关系的破裂,酿成武装冲突。在西欧封建社会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封臣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但封君在向封臣赐地并赋予其一定的义务的同时,也将土地上的统治权一并下放给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浑然一体,构成西欧社会的领主权。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构成了“骑士制度”的主要内容。
?
2015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法典的基本宗旨是巩固帝位、突出君权,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2.楔形文字
古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3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不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公元前后,楔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而变成一种死文字。1857年,楔形文字释读成功,由此诞生了一门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使用楔形文字诸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亚述学。
3.莫斯科公国
13-17世纪以莫斯科为首都的封建国家。13世纪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而成。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被金帐汗国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1380年,莫斯科大公顿斯科伊于库里科沃战役大败蒙古军队,确立了莫斯科公国 在罗斯各公国的领导地位。1480年,金帐汗国联合立陶宛进攻莫斯科,失败撤退,从此莫斯科公国摆
2015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5年天津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插图
脱了金帐汗国的控制,并统一了东北罗斯。1721年,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改名俄罗斯帝国。
4.大宪章
英国限制王权的封建文件。1215年6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63条。主旨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主要内容有: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保障领主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不再征收额外继承税或其他贡金、代役税;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不任意逮捕、监禁自由民;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风俗习惯;统一国内度量衡,保障商贾自由。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保障广大农奴的利益,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到17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
5.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达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它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相传他是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子,29岁时出家修道,35岁自称悟道成佛,此后在印度恒河中下游地区传教,约80岁逝世。佛陀所传的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主张“众生平等”。
6.哥特式
哥特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二、简答题
1.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用伊斯兰教义把阿拉伯半岛的各个部落,逐渐凝聚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已经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岳父伯克尔继承了他的事业,称“哈里发”,也就是“先知的继承者”的意思。伯克尔平息了一些部落的叛乱后,决定把伊斯兰教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之外,同时向四周扩张领土。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阿拉伯人就打败了周边强敌,建立起庞大的阿拉伯帝国。
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国正式形成,首都由麦地那(在今沙特阿拉伯)迁到大马士革。以后,阿拉伯军队同时向北、东、西三个方向大举扩张,向东占领了喀布尔(在今阿富汗)、撒马尔罕、布哈拉、花剌子模(前苏联中亚地区);向西征服了迦太基和西哥特;向北侵入高卢,在波瓦都战役中,遭到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抵抗,入侵西欧的势头被阻止。
到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势力达到了鼎盛期,其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中国史书将其称为大食帝国。
2.明治维新论述
?背景:
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内容:
(1)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①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③土地制度改革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实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
(2)建国三大政策:
①殖产兴业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由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利用国家的力量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推行“文明开化”和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③富国强兵与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性质:以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军官为领导的自上到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作用: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3)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3.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1、封建庄园制度。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2、封建农奴制度。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剥削制度。共基本特点是:农民以奴役性条件从封建领主的庄园里取得份地,世代耕种,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封建主和封建国家处于人身依附地位,成为农奴;封建主迫使农奴提供劳役、缴纳实物或货币地租,并可以任意惩罚、出卖农奴,或没收其财产;农奴要向封建领主提供徭役、缴纳贡税,毫无政治权利。中世纪时,农奴制在欧洲各国占主要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农民暴动和大规模的起义,农奴制渐趋解体。15世纪时,西欧多数国家基本上废除了农奴制;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到19世纪中叶才废除。
3、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内容。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教以前更为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二为“ 助”、三为“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君封臣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封君封臣任何一方若不履行其义务,就可能导致封君封臣关系的破裂,酿成武装冲突。在西欧封建社会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封臣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但封君在向封臣赐地并赋予其一定的义务的同时,也将土地上的统治权一并下放给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浑然一体,构成西欧社会的领主权。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构成了“骑士制度”的主要内容。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